而黑龙会的逻辑是这样的,他们认为欧战爆发后,日本应当趁着西方列强无瑕东顾的宝贵时机有所作为,因为欧战终有结束之时,届时列强仍旧会重返远东,继续其瓜分与掠夺。如果日本在大战期间抢先对中国下手,加以独占并造成既定事实的话,届时列强东返也就无可奈何,这样日本便树立了远东霸权,并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争夺世界霸权。
黑龙会的计划主要包括一下几条:一是在南满和东蒙确定统治权,随后向这些地区大量移民,为日本的扩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二是在中国内地修建,开发那些取之不尽的资源矿产,并排斥列强前来竞争;三是取得中国的政治、军事、警政、财政的监护权,将中国变成日本的保护国,为中立合并打下基础,也就是执行所谓的“朝鲜道路”。
更为可叹的是,此时的日本元老重臣及内阁军部,他们不仅在侵华的思维逻辑上与黑龙会不谋而合,就连其侵华步骤和计划蓝图都是高度一致。
“是袁世凯?”
大隈重信皱眉问道,袁世凯成为支那大总统,是整个日本都不乐意看到的事情。
清末民初,正当俄英两国趁中国内乱的机会火中取栗、各有斩获的时候,在旁边虎视眈眈的日本也是十分着急却又使不上劲,原因是俄国在中国边境驻有重兵,随时可以采取行动;而英国也可以通过印度的渠道进行渗透,但日本是岛国,与中国领土并无交界,一旦要运送军队来华,未免兴师动众,会引起列强的不满。
日本虽然和和沙俄签有密约,准备在中国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两国按密约中的满蒙境内分界线,一起出兵瓜分了满蒙。但没有想到的是,辛亥**的非常短,且没有发展到两个强盗期盼的“严重程度”;这一踌躇,出兵的机会便已经过了。
在清帝退位前,日本听说中国即将实行共和制,准备出兵帮助清廷扑灭**的。原因很简单,日本是君主制国家,一旦中国实行了共和制,势必对天皇在日本国内的地位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一旦日本帮助清廷完成这一“功勋”,自然可以索取高额的回报,何乐而不为。
可惜的是,日本援助清廷的计划遭到了普遍的冷遇,其他列强对腐朽的清廷失望至极,已经不愿意在这艘破船上浪费和精力,而受命组建的袁世凯内阁对继续维持大清也无兴趣。令日本不快的是,英美等列强新选中的代理人袁世凯却是为他们极为忌讳和厌恶的,因为袁世凯早年在朝鲜的时候就一直与日本人斗法,对日本的鬼蜮伎俩可谓是知根知底,而且袁世凯对日本人明显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而日本政界深知,袁世凯在外交上乃是李鸿章“以夷制夷”之法的衣钵传人,其一贯主张联英美以制日俄,他一旦上台,对日本的图谋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而现在一个个事实证明,当初对袁世凯的判断无疑是极为正确的。
“袁世凯是位真正的枭雄,其人重权术,轻条规,所以不排除这件事是由其策划,但是我们在支那政府中人却没有得到任何风声,这一点上总有些不太正常”
内田良平如实的答道,几乎是在广岛爆炸案发生之后,面对广岛爆炸案之后的惨状,他就一直怀疑,那并不是单纯的朝鲜人的行为,以朝鲜人的能奈,他们压根就不具备那种策划能力,一定有一个机构在帮助他们,随后,他便把怀疑视线对准了中国。
可是在中国身上,他却没有得到任何可信的情报,一直到现在,都只是一个猜测。
“那会不会是李子诚呢?”
明石元二郎这位日本陆军大将突然开口说道。
在日本,他无疑是一个天才的特工王者,日俄战争期间资助发动俄国1905年**,把俄国腹地闹的天翻地覆,被称为一人可抵十个师团的人物。以至于在日本有人常说没了乃木希典大将,旅顺也能拿下;没了东乡平八郎大将,日本海大海战也能赢;但没了明石元二郎大佐,日本绝赢不了日俄战争。”
事实上,明石元二郎之所以会出现在首相办公室,正是因为他极为擅长发动**,而在朝鲜出任宪兵司令时,又证明他同样擅于平息**,这时候,大隈重信自然希望能够借重于他。
“李子诚,商人出身,相比于袁世凯,他轻权术,而重规则,可以说与袁世凯截然相反,所以,我并不认为,这件事是由李子诚策划的”
不待明石元二郎回答,内田良平便主动回答道,他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无论看,李子诚都不是做这种事情的人,从连云港一地便可看出那个人的秉性,他太过于重视规则。
“不是李子诚,不是袁世凯”
明石元二郎在沉默片刻后道出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来,在日本政军两界,大都他的行为超越一般武士道儒教式的典型范畴,而对于明石元二郎而言,他能深深体会现代战争是一种物理能量及政治策略冲击的产物,所以,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794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794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71章 内田良平的打算)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无语的命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