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才安排完了手头的工作,依依惜别了妻儿,开车拉着老爸开始了回首之旅。盐山县离江州市三百公里,早先属于江东省,现在属于洛北省临沧市,人口四十万,面积八百平方公里,土地稀缺,大多都是盐碱地,水质偏咸,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当地曾流传一个着名的笑话,说一个人在自家门前晒太阳时,碰到了一个外地过路的熟人,他就盛情邀请人家去家里喝水。那熟人因为着气地说自己不渴,主人说了句话差点没把人笑晕,原来他说了这么句话:“不渴没关系,喝两口就渴了。”意思是当地水咸,本来不渴的,结果越喝越渴。
这里离家三百公里,搁现在觉不出来,王俊才开车走国道,只用了四个小时就到了。可在遥远的五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回趟家得转道临沧,再从临沧坐火车到江州,差不多得折腾十几个小时。所以老爸基本上每年放寒暑假时才回老家,得亏了老师每年有三个月的寒暑假,要不然估计自己家就得举家迁往盐山了。就算到了现在,当王俊才把车停在盐山县城里时,一眼望去,给人的感觉就像到了一个规模稍大一点的乡镇,这里实在是太落后了。
在路上,王俊才问了老爸才知道,他最开始毕业分配的学校不是五七干校,五七干校是六九年响应领袖号召新建的,用于改造干部和知识青年的近似于农场的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是青年人,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农业生产,美其名曰劳动改造,当然此劳改非彼“劳改”,学生不是劳改犯,并不限制人身自由。老爸刚毕业分配的学校叫做盐山中学,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他是六九年五七干校筹建时,被调过去的,后来干校撤销,他又回到了盐山中学,最后是从盐山中学调回到江州老家的。
现在五七干校早就没了踪影,王俊才只好按照老爸的回忆,到了干校所在的村子转了一圈,除了偶尔还能从一些老的建筑物上看到过往的痕迹,其他的早已物是人非了。找不到干校,就只能去盐山中学参观一下了。盐山中学历史悠久,创建于一九二三年,现战地一百二十七亩,有在校生二千多人,规模不小,是盐山县唯一一所高中。王俊才和老爸到了学校,在大门外下了车,一眼望去,盐中的大门与历航二中八几年的大门差不多,面积不大,一座牌坊式的建筑伫立在那里,一边一个牌子。一个写着盐山县高级中学,另一个写着盐中工会委员会。老爸看着大门还是原来的样子,不由得激动了起来。王俊才和老爸信步走到门口,由于是放假时期,大门紧闭着,就连供人同行的侧门,也挂着铁锁。王俊才使劲拍门,喊了半天也没人回应,难道大老远来了,就这么空跑一趟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728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728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八十章 请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臻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