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王俊才又陪着张百发和刘向东去逛了着名的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王俊才尽管来过一次,还是惊叹于大上海的繁华和发展速度。张百发和刘向东是第一次来上海,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新鲜,两人都买了不少的特色商品,准备带回去送给亲人朋友。张百发比较细心,他专门给没来的孙延钢买了一个精致的烟斗作为礼物。从这一点上,王俊才就更加坚定了将来启用张百发做市场负责人的想法,作为一个市场的管理者,细心用心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马大哈是管不好市场的。张百发年龄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年龄阶段,他比较适合担任未来市场经理的职务。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三人坐火车返回了江州,王俊才马不停蹄地向李明军汇报了上海之行的考察结果,并正式向李明军提出了化工市场的立项申请。做项目,立项容易,找资金难,酒精总厂目前资金实在紧张,无法拿出建设市场的资金来,王俊才决定引入社会资金来建设化工市场。他找人预算了一下,要建设成两千平方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工市场,大概需要两百万的资金。现在兴隆市场方面大概有一百万的资金一直没有具体的用处,一直放在银行里面吃那点可怜的利息。王俊才可以安排投资到化工市场上面,剩下的一百万的缺口,他决定动用自己在王福来那里的储备。经过了三年的发展,王福来的生意做的越来越大,资产也几何式的增长。王俊才也跟着水涨船高,他也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人。这次化工市场建设缺少资金,他也看好这块业务的发展前景,于是想到了自己参与投资。
王俊才联系了王福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王福来告诉王俊才,目前公司的现金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房产和经营的手机等设备,如果王俊才需要钱的话,可以卖掉手中的部分房产筹集。但是现在房价增值很快,卖掉房子不如用房子抵押贷款,贷款的利息比起房价的增长幅度来要低得多。还有一点,即便这边筹到了资金,王俊才也不能以个人的名义投资,毕竟从明面上王俊才是没有能力拥有这么多的财富的,最好是找一个中间人,以他的名义投资。王俊才考虑了一下,认为找中间人操作起来不方便,干脆就以王福来的名义投资就行。王福来曾经是酒精厂职工,现在已经辞职,下海经商发财后回酒精厂投资,从道理上完全讲得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728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728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一十七章 化工市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臻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