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 第一百四十四章 国子学(1/2)

文/长安犹在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 | 本章字数:1880  |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txt下载 |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振兴东汉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我没想当大剑豪啊重生北宋之杨家九郎三国大骗子蜜色甜婚:总裁爹地送上门神秘复苏之开局就无敌(魔改神秘复苏)精灵之开局假装天王双面人生之我在明朝当驸马我能看见秘藏特种兵之全能系统我是大当家

两日后,司马绍十分罕见地来到国子学听讲。/p

国子学,顾名思义,是建设在皇宫内,专门用以教导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们子嗣学识的讲堂。/p

除了东宫太子有专门的授课讲师外,其余未出阁的皇子公主们都要求每日到国子学听讲。/p

不过随着年长的几位皇子逐渐长大,有了属于自己的府邸,如今还呆在国子学里的,除了寻阳公主外,也只有年纪尚小的王宫贵族之子女了。/p

“哥,你今朝怎么来了?”/p

趁着授课的讲师还未正式开讲,寻阳公主小声地询问着司马绍这位比他年长几岁的哥哥。/p

从旁,周围的王宫贵族子女有些羡慕地望着这对正在打闹的兄妹,虽说皇子们都算是同根源的,可事实上,这份兄弟感情淡薄地很,尤其是在皇位的诱惑面前。/p

他们大概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兄妹吧?/p

周围人默默地望着那对兄妹。/p

对于寻阳公主,司马绍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因为寻阳公主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公主,但凡与玩有关的事,此女总是兴致勃勃,可唯独对学习不感兴趣,往年在国子学纯粹就是混日子,在讲师们的眼皮底下打瞌睡。/p

虽然比较顽劣,但天资聪颖,未来必定能成为大晋的好帮手。/p

历代每一位皇子之间都是关系不和,他们始终在忙碌着如何成为储君,如何成为大晋天子。/p

在这个总的前提下,哪怕是众兄弟们有接触交往的可能,也基本上是出于利益考虑。/p

司马绍并不喜欢那样。/p

“你俩的感情……真好啊。”/p

旁边的太傅之子终于忍不住插了句嘴。/p

司马绍并没有意识到,由于他一直以来都是晋元帝捧在手心的眼前红人,使得其余的王宫贵族子女们都有些畏惧他。/p

哦,这其中不包括太傅之子,因为这家伙向来是无视这位极为受宠的太子的。/p

这不,他还满脸不爽地扫了一眼司马绍。/p

这位太傅之子貌似对他成见很大啊。/p

司马绍有些错愕。/p

其实这种事很容易理解,就跟学校里那些不受重视的差生对那些受到学校重视的优等生本能地抱有敌意一样,太傅之子自然对这位极度受到晋元帝和百姓们喜爱的太子抱有排斥心理。/p

....../p

幸亏机灵的寻阳公主从中掺和,太傅之子这才好不容易和司马绍冰释前嫌。/p

“所谓不知者不怪,太子,在下向你赔个不是,你就莫要在埋怨我了,如何?”/p

司马绍心中哑然,上下打量了几眼太傅之子,问道:“你要干嘛?”/p

“在下只是希望与殿下多亲近亲近。”/p

“……”/p

司马绍瞪大眼睛盯着他,见他一脸的认真,突然向后撤了一个席位。/p

太傅之子看得满头雾水,正要询问原因,却见寻阳公主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衣袖,小心翼翼地低声问道:“是这个?”/p

衣袖?/p

司马绍那是何等的污秽思想,结合寻阳公主那怪异中带着几分畏惧疏远的眼神,立马反应过来。/p

太傅之子面红耳赤地连忙解释道:“不不不,在下的意思只是想与殿下探讨一下学识而已。”/p

“呼……”司马绍与寻阳公主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p

倒不是他们故意捉弄这位,事实上在大晋皇宫,历代王公贵族们沾染龙阳癖好的例子并不是没有。/p

想想也是,由于营养充足,历来王公贵族们发育就早,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疏于管教,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p

今日的讲师林学士在课堂上讲述着今日的课题。/p

不得不说,今日这是一堂很重要的课程,目的就是教导王公贵族们,何为治国,这或许将影响未来整个大晋的立国根本。/p

可惜司马绍对此丝毫不感兴趣。/p

其实后人,早已总结了一套古代的治国方法了。/p

四大代表性模式:西汉孝文帝的节俭模式、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模式、宋仁宗的新政模式、明太祖的峻刑模式。/p

节俭模式——“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p

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禁扰民、禁送礼、禁浪费,甚至连显示皇权威严的诸侯、属国献供礼等都废止了。即位初,有人献千里马,刘恒就此下了“红头文件”,诏告天下“朕不受献也”,“令四方毋求来献”。不建楼堂馆所。/p

民本模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p

唐太宗李世民最有“民本意识”,他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李世民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他常提荀子的观点:“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

新政模式——“天地革而四时成”/p

《易经》中的第49卦即为“革卦”,古人释注中有句话叫“天地革而四时成”,揭示出改革的重要性及其规律。从先秦到清末,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影响的改革有近百起。依靠改革,把改革作为国家治理手段,被史学家称为“新政模式”,代表人物是宋仁宗赵祯。/p

渐次实施,颁行全国,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就此揭开了后来包括王安石变法在内的北宋系列改革序幕。/p

峻刑模式——“治乱世,刑不得不重”/p

所谓“峻刑”,即严刑。唐宋以前治理国家讲究“礼

状态提示: 第一百四十四章 国子学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结束科考 返回《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目录下一页:第一百四十四章 国子学(1/2)(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