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越贴越近,大概也是有炫耀技术的成分,贴的还有十来米,几乎是偏一下操纵杆,就能刮在一起。
向小强脑中又闪过那个疯狂的念头,咽了口唾沫,恶向胆边生,暗自道:别怪我,这可是你自己送到跟前的。
他转头喊道:
“弟兄们,把咱的‘啄木鸟’拉出来!”
蜗牛一愣,惊呼道:
“姑爷!”
向小强怒道:
“什么姑爷,现在叫队长!”
“队……队长,那可是日本飞机啊!我们……”
向小强盯着外面的战斗机,又权衡了一下,命令道:
“那你想死吗?照做,完事了我兜着!”
蜗牛一怔,立刻显出兴奋的神色,众人大吼一声:
“是!”
接着他们从后舱拖过一个圆筒形的大包囊,打开,先扒出几样东西,然后七手八脚地从里面搬出一只长形的板条箱,一下子起开,扒掉稻草,抬出一架黑东西。
一挺崭新乌亮的34通用机枪。明朝的中文名叫“啄木鸟”机枪。就是二战名枪42的前身。
这种机枪是瑞士的军火公司设计,去年才装备德国陆军,今年上半年,瑞士的军火商带着两挺样品来明朝推销,但因为这是气冷机枪,而且射速极快,连续打上十来秒就得换枪管,不符合明军坚守长江防线的要求。再加上这种枪工艺复杂,成本很高,明朝军方没有看上,只是买下了样品研究。现在飞机上带的,就是其中一挺。
34是通用机枪,和传统水冷机枪相比,重量很轻,只有二十多斤,一个人就能提走,要是两个人抬着,就很轻巧了,很方便进攻部队和小分队使用。加之火力极其强大,每分钟射速900发,很适合他们劫火车、打伏击用。前两天东厂带向小强挑武器时,偶然提到库里有这么一种枪,叫“啄木鸟”,向小强一听就是34,当场要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叫“啄木鸟”,因为当时军火商演示的时候,这种枪5秒钟就“锯”倒了一棵小树。当场给明军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名字叫“啄木鸟”。
……
那几个突击队老兵中,有两个以前在原来部队就是机枪手。因为机枪打的特别好,才被选进突击队的。过去三天,他俩猛练“啄木鸟”,光枪管就打废了三根,称得上是相当手熟了。
两个机枪手三下两下装上两脚架,一人握着枪把平卧在舱门前,另一个半跪在旁边,回头喊道:
“队长,用哪一挂子弹?”
这次这只啄木鸟配了两只75发的弹鼓,三挂50发的尼龙弹链,两挂50发的金属弹链。虽然尼龙弹链较轻,但只能用一次,打完就被拉长了。金属弹链重一点,但可以反复使用,打完再往上装子弹。
向小强喊道:
“先用尼龙弹链,用带拽光弹的那两挂!”
他从飞行员脸上抓过耳麦,戴在自己头上,一边指挥他们拉开舱门准备射击,一边捂着耳麦,装着很惊恐的腔调,对日本飞行员大声道歉道:
“宫门那萨伊,宫门那萨伊……”(对不起,抱歉)
跪着的供弹手捧过两挂50发的子弹链,接在一起,装进枪机。
这两挂弹链每15发就有一发拽光弹,为的是打出去形成一条亮光带,能看清弹道。
看着他们准备好,向小强一边继续大声道歉,腔调越发的可怜绝望:
“宫门那萨伊,宫门那萨伊,i’verysorry……please……宫门那萨伊……呀美呔……呀美呔路(不要,停手)……”
一边一挥手,舱门拉开了。
巨大的气流咆哮着冲进来,舱内顿时震耳欲聋,手足皆冰,像到了珠峰一样。
日本战斗机就在舱门外十几米的地方,飞行员在偏着头往这边看,大概是很好奇为什么突然把舱门拉开了。但是这边舱里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见。
“宫门那萨伊,宫门那萨伊……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完毕!”
“子弹不多,一定要打准点!”
“队长放心吧!”
这种枪配两脚架的有效射程是800米,但可不是说超过800米就打不死人了,而是说超过800米就很难打准了。而且这个“打不准”是说打人这么小的目标,如果是一架飞机这么大的目标,又只是在十几米之外,凭他们两个老机枪手,再打不准真可以去死了。
向小强看一眼后边,全体队员都扒着舷窗,看着那架日本飞机,一个个既紧张又兴奋。
他对着耳麦,最后说了一声“宫门那萨伊”,然后大吼道:
“打!”
狂风的呼啸声中突然夹进了类似电锯锯木头的声音,刺得鼓膜疼。舱门口被一片桔黄色的闪光遮蔽了,瞬间又黑了下来,一串亮光甩出机舱,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机舱里又只剩下狂风的呼啸声了。
刚才机枪手打了一个点射,一颗子弹也没落到战斗机上,都飞到后面去了。他从没在飞机上打过机枪,没有手感,没算上提前量。
广播里爆出一串日本话,好像在咒骂什么,向小强赶紧道歉道:
“宫门那萨伊,宫门那萨伊……打!!!”
又是几秒钟锯木头的爆声,舱口桔黄色亮光闪了几下,停火了。
向小强贴着舷窗向外看,右侧的日本战斗机向后拖着长长的黑烟,驾驶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77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77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集 击落)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我是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