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强又从桌上烟罐里抽出一支,就在嘴上的烟头上点着了,然后叼在嘴里,没话找话,问肚子疼道:
“子腾,战后北清战斗机月产量多少来着?”
肚子疼马上说道:
“大人,北清这三个月作战飞机的生产数字,大约是500架到600架之间,约为我们的百分之三十五。其中300架到400架都是老式的双翼机。战斗机和轰炸机比例各占一半,好像轰炸机还多一些。250-300架战斗机中,海东青应该不超过100架。”
向小强点点头,慢慢说道:
“我记得停战的时候,清军的海东青被打的还剩几十架。现在加起来就是一百几十架。这一百几十架里面,能放在徐州以北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大人高见,”肚子疼笑道,“清空军的主要力量,都放在徐州以南,主要是长江防线以北200-300公里处。徐州以北是他们的大后方,唯一要防备的只是我们东江舰队机场,我们在那也就一个大队、几十架轰炸机,他们几个大队、两三百架战斗机绰绰有余了。”
向小强抽了一口烟,眯着眼,瞥了一眼窗边的十四格格,继续聊道:
“我就纳闷儿啊,北清的重工业基础应该不算弱啊,怎么航空工业就是上不去呢?”
“清的航空工业过度依赖日本了。”
众人听到十四格格的声音,都看向窗边。
十四格格背靠着窗子,面向众人,身影在夕阳的逆光里,只显出优美的剪影。
她淡淡地继续说着:
“……而且每种飞机的设计公司都不一样。海东青是三菱的,哲别是川崎的,乌云是中岛的。说是自产,但从装配线到发动机、再到零部件,都要从日本运来。这个样子,三个月生产五六百架,已经是竭尽全力了。相反……大明除了双引擎大飞机还没有自主型号,单引擎飞机从设计、到每一个最小的零件,都真正是自己完成的。
“……呵呵,说起来,我曾经向嘉德皇帝建议,学学大明这样,实现自产化多好,大清的工业基础又不是办不到。皇帝……他也很赞同,也试着这么做了……但是办不到。关键的官员全被日本军方喂饱了。日本人不希望大清太强大,够压制南明的就行。因为当时大明也刚完成航空工业自主化,飞机数量也很少。
“嘉德又没什么魄力,推行不下去,也就算了。现在这个广武不一样了。我知道他的性格,真正想干一件事的话,谁唱反调他会杀谁的。”
……
众人都听得怔怔的,都没想到十四格格会说出这么一段话来。而且毫不讳言自己以前在满清时候的事情。大家愣了片刻,然后都凑趣地“呵呵”笑起来,一片“辽阳公主高见”之类的。
向小强立刻抓住问道:
“公主殿下的意思,就是再给广武一段时期和平时光,北清航空工业没准就上来了?”
十四格格摆摆手,微笑道:
“好了,我什么也没说,开会,开会。”
说着,又踱回座位,坐了下来。
突然,一个女军官跑进来,直接说道:
“诸位大人,我们的机群遭到拦截了!”
会议室里“哄”的就热闹起来了,都盯着地图板。女军官二话没说,跑到地图板面前在上面做标记,一边说着:
“就在这里,任丘县附近空域,敌机十几架,约有一个中队,都是哲别战斗机。现在已经交火了。”
听到敌机只有一个中队,而且都是哲别,众人稍稍放松了些。李国梁说道:
“可能是敌人外围搜索的机群。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敌机出现。”
这时候,又是一名女军官跑进来,说道:
“敌战斗机中队被我军击落两架,已经脱离战斗,向东北方向逃窜了。我军没有伤亡。”
如果李国梁刚才没有说那句话,向小强现在肯定会点头笑着说“很好很好”。但他说了,这只是敌人“先头部队”,那现在气氛只是变得更紧张了。
两位女军官在地图板上做完标记,又小跑着出去了。
……
又过了十分钟,十分钟里什么消息也没有。
在座军官们望着挂钟上的指针,盯着地图上用铅笔画好的航线,随时估计着机群的位置。
18:15,头一个女军官跑进来,在地图上做了第二个标记,然后转身说道:
“18:13,清军约40架战斗机从东北方向向我机群发动攻击。仍然是双翼的哲别式。还没有伤亡和战果报告。”
然后马上又跑出去了。
向小强看了一眼李国梁,得到一个肯定的点头。他明白,现在是来真的了。
这次会议室里没有第一次那么热闹,大家都不做声。气氛相当凝重。
第一个女军官几乎刚出去,几分钟后,第二个又跑进来了,气喘吁吁地报告说:
“又有三十多架,约一个大队的哲别战斗机从北方出现,向我机群进攻!到目前我军已经击落敌机三架,仍然没有伤亡!”
每个人心中都暗暗叫了一声“好”,向小强面无波澜,但手里握着钢笔,已经汗津津的了,几乎把着:
坚持住!坚持住!
……
现在和明军机群缠斗的,已经有七十多架清军战斗机了,而且都是双翼哲别式。到目前为止,明军战机仍处于质量和数量上的双重优势。
墙上的挂钟已经指到了18:25,而机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77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77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4集 惨遭击落)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我是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