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强说到这里,已经是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了。
这回轮到十四格格呆呆地、大脑一片空白了。
过了好一会儿,她忍不住道:
“向小强,你……你神经病啊?!”
然后她坐下,在安乐椅里转了两圈,低头思考了一会儿,最后忍着笑道:
“好吧,向小强,我服了你了。我开始上班。”
……
接下来的一上午,秀秀都发现向小强特别的兴奋,像吃了喜鹊蛋一样。就连秋湫也看出来了。秋湫笑道:
“小强,你吃喜鹊蛋啦?”
“呵呵呵,没吃过,”向小强在她屁股上拍了一下,笑道,“你什么时候生个喜鹊蛋,让我尝尝啊?”
秋湫啐了一口,不好意思地看一眼秀秀。秀秀低着头不作声,坐在自己的副官桌后面继续工作,只是羞赧地抿嘴微笑。
这一上午,向小强像装了马达一样,工作效率出奇的高,接连接见了大明“炼锋号”枪械公司的代表、大明“齐顺发”枪械公司的代表、大明“泰平记”军工公司的代表、大明“玉花骢”汽车公司的代表、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代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代表、大明“九色鹿”航空器械公司的代表……
在这几天的军事课上,他已经给朱佑榕洗了脑,让她充分认识到空中力量的重要、装甲力量的重要、步兵机械化、步兵摩托化的重要、以及单兵武器自动化的重要。现在朱佑榕看来,这些已经成了大明军队的生命,成了大明帝国在清虏魔爪下、继续生存下去的保证。
朱佑榕准备对大明军队来个普遍的大升级,让向小写一份总体计划,并估计出时间和大致预算。向小强先把这些大明最优秀的公司、和世界最优秀的公司分别招来,跟他们谈过,说了自己的简单想法。那几家汽车公司还简单,只要通过招标竞价、图纸比拼,选出一家向其大量订购军车就行了。
……
但是还有几项重要任务,不但可能订购,还必须先行设计。“炼锋号”、“齐顺发”两家公司,是大明最优秀的轻武器公司,也是世界上数得着的。向小强要求他们分别设计出一款冲锋枪来。
要求:发射9毫米手枪弹,理论射速在700发-800发/分钟,采用30发左右弹夹供弹,全枪空重不得超过4公斤,最好是折叠枪托,构造必须简单实用,全部零件采用冲压件,零件不得过多,必须非常可靠,经得起野蛮操作,在风霜雨雪、沙尘湿气环境下不易出现故障。最后是成本,如果构造满足了以上“简单”的要求,那么有理由要求它,不超过汤姆森冲锋枪的一半。
两家枪械公司的设计师开了眼界了。这些要求,在三十年代中期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尤其是“全部零件采用冲压件”这一条,这将大大降低成本,大大提高生产速度和产量。
但是……
“如果设计的成功,”向小强舒服地躺在安乐椅里,笑道,“第一年我们人民卫队会试用,装备量大概不低于十万支。至于以后,我想我们大明陆军的冲锋枪配备率将是世界各国最高的。”
一份不算太离谱的设计要求,一个绝对诱人的“钱途”,让两家枪械公司的代表绿着眼睛,铆着劲儿回去了。
……
“泰平记”军工公司,是一家重武器为主的公司。南明的“闪电”系列坦克就是它的作品。向小强今天把他们找来,跟他们探讨了升级版主战坦克——“闪电-4”的可能性。
鉴于闪电坦克的机动性已经很好了,公路时速40公里,这在世界上也不低了,所以向小强针对这次南京保卫战凸现出来的问题——火力弱、装甲薄,提出了要求。
假想中的闪电-4,武器最好为一门57毫米加农炮。作为升级版,口径提的不算大,但一定要是40倍径以上,长身管的加农炮,初速和射程要大幅提高。
前装甲,最好不低于75毫米。至于速度,如果满足了以上火力和防护的要求,可以有所降低,但不能低于公路时速30公里。
“泰平记”的设计师还跟向小强提出建议,建议军方考虑设计一款半履带装甲车。
说实话,向小强以前对半履带车这种玩意儿不感冒,脑子中冒出二战中德国半履带车的经典形象。总觉得它速度不如轮式车辆,越野不如履带车辆,是个怪胎。
但听了设计师的介绍,这种偏见有所改变。他现在有些明白,半履带车再三、四十年代如此流行,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半履带车在很大程度上,的确综合了轮式车辆和履带车辆的优点。其次,向小强一直不太了解的,半履带装甲车作为士兵运输车、和车载武器平台,很有优势。因为在相同的自重下,轮胎车辆的载重能力远远高于履带车辆的。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轮式-履带式结合,行走系统的寿命、对战场保养维护的需要,都远远低于全履带车辆。
于是,向小强考虑了一番,决定让他们试着设计一下。如果好的话,可以参考采用。
……
最后,对“九色鹿”航空器械公司的代表,向小强的要求非常明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77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77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集 公主上班记)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我是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