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好?不就是给个官做吗?/p
皇上自己不说,非让他夏伯严来说,难道还能装傻充愣吗?/p
可是沈家的这个官,夏伯严是真心不想给啊!/p
他记得很清楚,几天之前,董宇恒曾经来府上拜访,期间提到了沈家正想办法让他家的痴儿做官。/p
“姐夫,痴傻之人怎么能做官呢?这把朝廷的脸面置于何地?您可务必要阻止此事啊!”/p
“宇恒,你何时开始关心起朝廷的脸面来了?”夏伯严怀疑着问道。/p
“若是朝廷丢了脸,姐夫身为宰相,不也跟着一起蒙羞吗?”董宇恒谄笑着,“小弟这也是为了姐夫的名声着想啊!”/p
“是不是生意上和沈家起了什么冲突?”夏伯严一针见血。/p
“一点小纠纷,算不得冲突。沈家人才回京城几天?有什么资格和咱们夏家冲突?”/p
见董宇恒又显出了些许狂傲的本色,夏伯严立刻严厉地敲打道:/p
“宇恒,你在商场上做什么本相不管,但记着,不许有违律法!若是犯了罪被人拿住,本相可不保你!”/p
“是!姐夫放心,您的教诲,小弟一直铭记在心呢!……那沈家的事?”/p
“本相自会处断,好好做你的生意吧,莫问朝政!”/p
夏伯严赶走了董宇恒,但却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p
老实说,他对沈家并没有什么恶感,甚至还很同情。虽然沈渠昆不是饱学之士,更非儒家子弟,但毕竟也是文臣。哪怕在帮助齐王争储的路上有过疏失,也还是同道中人。/p
沈家的灭门惨剧令人痛惜,夏伯严也不吝给沈家的遗孤多些抚恤。/p
本来按爵位承袭的规矩,一辈降一等,沈渠昆是国公,沈其羽现在应该是县伯才对,最初在金銮殿上也确实是如此说的。之所以后来提成县侯,是有人说沈其羽的父辈并未承袭过燕国公爵位,虽是祖传孙,但爵位传承一次,应该只降一等。这等强词夺理的要求,看在沈渠昆劳苦功高的份上,夏伯严都捏着鼻子认可了。/p
爵位可以给,但是官职……给一个有心病的痴儿授官?尔后尸位素餐?这是夏伯严不能认可的!/p
可此时此刻,明知宋世平此问是为沈其羽讨要官职,夏伯严却不好反对了。/p
《京华周报》!/p
想想早上儿子说过的那些话,再想想宫门前那些文官们谈论的样子。如果夏伯严阻挠皇上给沈其羽授官的话,别人会怎么看他?/p
若是平日,只要他坚持有心疾者不能为官,有碍朝廷威严,就可以轻松地挡回圣命。可现在,不管用什么理由,只要最后沈家遗孤没做成这个官,那么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他是因为沈渠昆上居首而心怀不满,把对爷爷的气撒在孙子上了……/p
堂堂当朝宰相,跟已故的前相争胜赌气,阻挠人家唯一的孙子做官,呵呵,那么一个小肚鸡肠,心胸狭隘的帽子,怕就摘不掉了。/p
在官场打拼几十年,人言可畏这四个字,夏伯严是深有体会。他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日复一日累积起来的好名声,若是因为这件无关痛痒的事情而出现污点,实在是太不值了。/p
夏伯严不会像某些官员一样刻意求名,但他却不能不惜名。/p
没别的办法了,仅仅一瞬间,夏伯严就做出了决定。/p
这一盘,投子认负。/p
不但要给沈其羽一个官身,还得是个实职,实职虚任都没关系,但必须有正儿八经的差遣。否则的话,从五品京卫司镇抚庞磊可就在边上站着呢,这一对比……唉,那办报之人,还真是环环相扣啊!/p
“回陛下,老臣认为,可复前朝巡御史之制,封沈相独孙沈其羽为从五品巡海御史,监察海商海贸,为朝廷分忧。”/p
夏伯严的这个提议,其实也是藏了私心的。这一次虽然疏忽大意,被人挟了名声,不得不给沈其羽一个官做,但他可不会轻易让沈家如愿。/p
夏伯严认为,沈家之所以急着求官,是想借机留在京城,重回权力中心。那好啊,给你官做,巡海御史,既是实职,又符合沈家的家世背景,谁也不能说是亏待。所以,请你老老实实回乡做官去吧。京城大,居不易,好走不送!/p
夏伯严哪能想到,这么精心设计的求官之计,只是一个姐姐为了给弟弟争口气而已。/p
沈其音要是也在殿上,一定会双手赞同夏伯严的提议。常宁还有那么多事情没做完,她可一点都不想留在京城!/p
然而宋世平的心思可不一样,他还是更想让沈其羽做京官。/p
毕竟在他的计划中,沈其音还要嫁入虞国公府呢。这对孪生兄妹的感情宋世平也知道一些,若是沈其羽回乡做官了,沈其音怎么可能答应婚事,独自留在京城?/p
不过这样的想法,并不适合由他这个天子直接表达出来。幸好,他还有人可用。/p
“王鹤,你曾亲眼见过沈其羽,对他也更为了解。依卿之见,该授予沈其羽何种职位啊?”/p
王鹤应声出列,作为文官中皇帝的唯一亲信,他还是比较擅长揣度圣意的。而且他分属吏部,对这样的问题实在是手到擒来。/p
“回禀陛下,那沈其羽忠直敦厚,做事精细认真,臣以为,现通政司右参议有缺,沈其羽可任之!”/p
通政司,就是个管收奏章誊抄备案的文档衙门。这个衙门里头,小吏忙断手,长官闲成狗,乃是人所共知的事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76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76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九十二章 争议)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查查字典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