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我们再进行一轮融资。/p
这轮融资结束,基本上就可以奠定市场格局了。”/p
霍华德明白张益达的意思,就是疯狂的堆数据,中国的共享单车不就是这么搞的吗?/p
“只能尽量,因为和中国不一样,欧美国家每个城市的共享单车、滑板车不是想投放就投放的,必须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签协议。”/p
张益达笑道:“你把游说团队再扩大一些吧,不要在乎花钱,我现在要的是速度和效率。”/p
霍华德欲言又止,觉得张益达太过于重视竞争对手了。为了压制竞争对手,完全是拼了命的打法。/p
花两个月时间能够完成的事情,非要压缩到一个月,乃至半个月,那就得花上多好几倍的钱。/p
在霍华德看来,就按照现在的节奏扩张,几个竞争对手也是追赶不上green的。/p
“行吧!只是营销工作上面,得多花上好几倍的钱。”/p
张益达财大气粗的说道:“没关系,按我的吩咐做就行了。”/p
张益达看着脸上写满不理解的霍华德,暗道,你是不可能理解中国有句叫“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古话的。/p
前世lime和bird就是差不多同时起步,融资节奏和估值也都差不多。/p
虽然没像小黄车和拜摩那样打价格战,免费战,但市场却是一分为二的。/p
green现在有好机会扼杀对手,肯定不能放过。/p
一个人能霸占的赛道,为什么要让一些给别人?/p
至于会不会涉及垄断,将来再说吧,大不了请个好律师。/p
“按这节奏,green下一轮估值是不是得翻倍啊?”/p
徐小明见张益达两人聊完了,凑过来说道。/p
“差不多吧!”/p
前世lime和bird都是十八个月就成为了20亿美元估值的独角兽。/p
在张益达想来,目前一骑绝尘的green变现只会比他们更好。/p
因为lime前期还走错了一段路,傻乎乎推出了共享单车。/p
相比共享电动滑板车,共享单车在欧美第一缺少了点骑行文化,第二就是容易被偷盗和损坏。/p
拜摩和小黄也是到海外试过的,然后换来了血的教训。/p
“盈利问题呢?”/p
沈北朋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在他想来,国外没有价格战,green开锁就1美元计费起,盈利应该要比国内共享单车容易吧!/p
“这个问题……”/p
张益达也在思考,他看过green的经济模型。/p
要想盈利的话,还得开源节流。/p
充电、维修和城市投放许可成本,这是单车最大的几项开支,节流就是要通过规模经济来摊低成本。/p
滑板车骑行频率和费率则属于开源,但这上面有个天花板。/p
假设:一辆滑板车一天5个人骑,一人骑半个小时大概是5.5美元,一辆滑板车的日收入就是27.5美元。/p
要想比这数字更高,要么提高骑行频率,要么调高费率。/p
前者,外国就那么多人,繁华的街区也就那么多。/p
就算硅谷粉丝多,一天一辆滑板车被骑十次,其他地区也会给你把平均值拉低。/p
后者,涨价太高的话,人家就去打车,坐公交车。/p
还有一个最厉害的办法,就是在单车质量和寿命上想办法。/p
一辆共享电动滑板车寿命要是有个12个月,那green绝对是逮着下蛋的金鸡了。/p
因为目前推出的推出的滑板车基本上三四个月就报废了。/p
而green要收回成本,起码得让每辆滑板车工作四个月甚至更长时间。/p
“想过一些办法,最好的办法还是得在硬件研发上下功夫,加强滑板车的防盗功能,同时让他更耐用,电池蓄电能力很强……”/p
张益达开始给沈北朋解释green的单位经济模型。/p
“是不是在硬件上没法取得突破的话,green可能一直无法盈利?”/p
张益达看着沈北朋,笑道:“说实话的话,可能的确如你所说的那样。/p
会在局部地区有盈利,比如说美国等发达国家,调高费率的话,可以取得盈利。/p
经济差一些的国家,估计得赔钱!”/p
沈北朋没想到张益达这么坦诚,感觉自己上了贼船下不来了。/p
“没有其他的办法吗?”/p
张益达也不想吓到他,于是说道:“有,街道充电桩进行普及的话,可以降低滑板车的充电成本。/p
总之,一切皆有可能,不能太悲观。/p
特斯拉刚出来那会儿,大家也都认为它必死无疑。”/p
“你这也太那啥了吧!你差不多能料到未来什么情况,还在疯狂的往欧洲扩张。”/p
张益达笑道:“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呢?有盈利希望的。”/p
沈北朋挠了挠头发,张益达这是拿风投的钱去实验啊!/p
心中打定主意,后续不能再跟投了,让华尔街的土豪上吧!/p
或者孙正义也可以忽悠一下,刚拿到石油土豪的钱的他,最喜欢投亏损严重的项目了。/p
/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76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76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二十四章 拿风投的钱做实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桥上风景独好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