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生产时间表。伯爵车的供给不足引发了限量供应,而限量的结果是更加热烈的追捧。
伯爵车,开始被视为“贵族中的贵族”最好的标签。
即使不算国内订货,一个月的海外订货已经预订了这款汽车未来八个月的产能。
最大的瓶颈还是发动机。
尽管皇家罗伊斯公司已经在战争前后疯狂扩张了产能,但军工订单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民用方面的单子也是恐怖无比。眼看着市场爆发,皇家罗伊斯不得不将更加简单和标准化的军工生产以委托加工模式分包给其他发动机厂商,自己专注于最高端,利润最高的产品。
水涨船高,原本中国汽车在海外已经成为高品质,高可靠性的代名词,而这一场亚洲战争中摩托化纵队的拉风表现更成了活广告,中国汽车在战后刮起了更加猛烈的“中国旋风”。
尽管某些国家官方对中国的宣传转向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商品的流行,但中国方面调停俄罗斯内战的举动,以及这一次的“和平之旅”无疑给了各国“黄祸论”沉重的一击。正如克列孟梭在日记中自嘲地写道,“如果说中国政fu调停俄罗斯内战是扇了我们的左脸,那和平之旅就是反手扇了我们的右脸,而我们偏偏还不得不跟着叫好”。
中国汽车,就在这连续不断的风潮之下,如同一股无比猛烈的旋风席卷了欧美社会。以皇室汽车产业为纽带的中国汽车业,从一开始就吸取了后世某国各行业各自为战,甚至不惜诋毁本国竞争对手以争夺市场,导致某国商品在海外一度沦为“质量低劣”,“缺乏道德”的残次品的覆辙,也没有再次陷入另一时空某国商品内部残酷的价格战。
早在中国汽车打开出口市场初期,中国汽车业已经成立了欧洲中华汽车联合会,美洲中华汽车联合会等康采恩组织,协调产品定价等。各汽车厂则尽量走差异化道路,有的偏重大排量豪华车,有的偏重普通轿车,有的偏重商务车,有的偏重越野车,有的偏重卡车,有的偏重农用车,在各产品市场内部也按照品质和价格拉开档次,定价上则往往以康采恩协调的方式加以解决。
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形成了微观上的各有侧重,重点开发,宏观上则构建了完整的产品线,并实现了对“中国汽车”这一总体品牌价值一定程度的共享。
汽车业终究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重密集的行业,而对于这类核心支柱产业,中国方面采取了准入体制,对汽车生产商从资本等方面设置了门槛,并采取车型审核,从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审核,以避免劣质产品损害整个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形象。
为了配合车型检测,中国政fu率先开发出了一整套车辆检测标准,并建立了国立的汽车检测中心作为官方样本。很快,一些民间机构也进入了汽车检测领域,并获得了官方认证,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确保其权威性,各家中心不得不严格控制检测质量,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之中最终存活下来的五家民办检测中心,把整个检测体系,从标准,流程到设备都推向了更加完善的新水平。
按照郑宇的规划,汽车不仅仅是带动中国经济总体发展的火车头,也是中国工业品塑造“优质”形象的最好工具。
以“和平之旅”为契机,以“中国汽车”的形象为突破口,以提升中国工业品的形象和整体影响力为目的,一场空前的国家品牌塑造工程拉开了序幕。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49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49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七十一章 序幕,经济国战开启)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星空漫游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