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策略,是基于中**方的共识:亚洲战争将引发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军事革命·而中国要保持军力水准的优势·就必须持续提升武器水准,改进战术和组织编制。基于对未来世界级战争爆发的时间推断·中**队的大规模换装和改装时点被推迟,以便在未来经济基础更牢固的背景下大规模换装更加先进和完善的装备。
在海量订单的刺激之下,郑宇倒有了一个新主意:武器博览会。
趁着这股中国武器的热潮,由工商部协调,帝国几大军工集团联合承办了第一届“广州国防博览会”,用以宣传展示国产的各类军工产品。首届订货会之上捷报频传,短短的两周时间,中国方面接到了高达一亿六千万华元的订货。
这还是扣除了很多涉及尖端武器订单之后的数字。
对于斗犬轻战车,新型重炮,重型飞艇和飞机这类的“尖端武器”,中国方面不得不采取严控,以免国防机密外泄。以战车为例,除了德国之外,只对土耳其和芬兰进行了有限供货。不过,这样一来,中国的很多武器在国际上的名气却更大了。限制出口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武器的神秘感,抬高了身价,也让更多国家垂涎不已。
后来这个国防博览会越办越大,也逐渐有其他国家的厂商参展,最终成为世界顶级国防工业博览会之一。当然,这都是后话。
为了满足急速膨胀的工业订单,中国工业界对海内外发出了海量的机床订单。由于国内生产能力受限,国外供货时间又长,价格还高,迫于无奈之下,中国工业界提出了对新切削道具的技术要求:能满足更高速切削的需要,硬度更强,耐热度更好。
原有高速钢切削刀具的性能,在中国冶金界传统金相学和合金材料的范围内历经挖掘,一时也拿不出什么好的方案。目前国内使用的铬钨合金钢切刀,和历史上1900年美国展示的铬钨合金刀类似,性能短时间内也难以获得更大提升。倒是皇帝郑宇本人提出了一个新理念:既然渗碳处理可以提升舰船装甲的强度,而钨丝经过灯芯材料试验被证明是最好的耐高温抗氧化材料之一,硬度也很高,那为什么不对钨做下碳化处理,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这个思路的提出,顿时震动了中国冶金界最上层的圈子。
这个思路本身并不难理解,但问题是多年的专业化分工,让大部分人都缺乏对其他行业新进展的理解和敏锐。现在既然思路提出来了,马上就是专家开论证会,最后认为“原理上可行”,随即展开了试验。
初步的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从试验数据中也可以看到这条路从方向上大体是正确的。郑宇立即约见正在进行军事考察的威廉皇太子,提出“中德联合开发碳化钨切刀”,提高机床金属切削效率。
德**工代表团经过反复考察,认定“可行”,立刻向国内打了报告。
这一报告在德国工业界也引发了轰动,在几大工业巨头和专家的上书之下,德皇威廉二世将此项开发列入德国国家最高机密,并立刻决定在国内成立一个研发团队,与中国方面进行同步研究,“互换进展”。
世界其他强国,在这一股热潮之中则怀着各异的心情观察着,分析着。
八月二十五日,当中德两国的《中德防御同盟条约》正式缔结并公布,西方世界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法国激进民族主义报纸《巴黎回声报》当即刊登头版头条:“东帝国与西帝国—光荣还是毁灭?”纟(www.00kshu.com 零点看书网全网最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49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49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十二章 东帝国与西帝国(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星空漫游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