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们擅长的战术,反过来用在他们身上,很妙的主意,不是吗?”尼古拉二世微笑着问道。
“陛下圣明。”阿列克塞耶夫海军上将诚心诚意地说道。
“陛下,臣有个小小的建议。”这时候,旁边传来了一个声音。
沙皇转过头去,看到了另一个阿列克谢耶夫: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陆军少将,全盘负责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军需补给的俄陆军部军需第三局局长。
“哦?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说收你的看法。”沙皇对这位战区管家印象不错,难得把各部队的军需运输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是个人才。
“陛下,克罗帕特金将军的计划是不错,把第一和第三两个集团军各抽调两个步兵师配置到右翼,以萨姆索诺夫中将的第二集团军以正面战线为刀柄,以合拢的铡刀形态进行右翼反卷,以连年坎普夫将军的骑兵集群负责其更外侧的侧翼防护,在地图上看,这几乎是完美无缺的计划。”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说道,“不过,如果中国人在中央的兵力趁机转守为攻,一旦突破我军防线,占领铁路线并向北进击我后方军需和重炮阵地,将我军分割并驱逐到远离铁路补给线的方向怎么办?”
沙皇明显地一愣,看着地图,目光闪烁。
旁边的阿列克谢耶夫海军上将面露嘲讽:“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你未免太看得起黄猴子,小看伟大的俄罗斯陆军了。在陛下的英明指挥之下,中国人在蒙古方向的部队已经溃不成军。他们在东方形势危险。现在,在日本人当面,已经出现了原隶北方方面军的四个师的番号,不过这些师显然已经是损失惨重,战力有限。日本人今天已经开始了对旅顺的总攻,中国人还有多少力量投入到蒙古方向?”
“战场上永远笼罩着一层迷雾。”阿列克谢耶夫少将说道,“上将阁下,我们不可能把一切都寄托在我们收集到的情报之上。我提出的是一种可能性,而您并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那你说怎么办?”阿列克塞耶夫对于这个管军需的小官居然敢顶撞自己显然有些不耐烦了,“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我军几次的中央突破都失败了,中国人显然把主要兵力和火力集中在中央,这个时候进行侧翼攻击是明智的。这有什么问题?”
“如果一定要进行侧翼打击,我建议增加中央的兵力厚度。”阿列克谢耶夫少将说道,“从库伦到战区,我军一共有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负责维护交通线的安全。另外,库伦还有四万多名后备步兵,把这些部队调动一下,留下少量部队防守库伦,其余部队可以运动到战区以北和库伦之间,集结待命,一旦前方出现问题,可以利用火车就近支援。库伦方面,东面有足够的遮护兵力,再从乌兰乌德调一个动员师过去就可以了。另外,考虑到本次作战的重要性,我建议从西部地区再临时调集三个师加强到乌兰乌德和买卖城方向,以确保交通线。”
沙皇看着这位锋芒毕露的少将,欣赏地点了点头:“你说的很好,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朕认为可以照办。好啦,上将,给克罗帕特金将军发报。朕要看看小伙子们狠狠地踢中国人的屁股。”
----------------------
北京。西山大本营。
一处并不起眼的二层水泥小楼,周围警戒严密。
楼内,各个办公室穿梭的,全是一群容色憔悴,眼圈发黑的军人,或者说,穿着像军人,可看起来很没有军人风范的邋遢鬼。
一个淡黄色头发欧洲样貌的少校打着哈欠,来到一个正伏案忙碌的少校身后,张口就是京腔:“吕大头,你丫别告诉我昨晚又没睡。”
看着这位还在低头忙碌压根不理自己,中华帝国陆军少校,犹太裔归化民,毕业于巴黎大学,数学泰斗亨利?庞加莱的门徒,帝国最高机密天网机构特聘的数学专家,密码破译天才柴小伟耸了耸肩膀,一屁股坐到了旁边。
他的脑子还有点晕乎。
没办法,昨晚他也只睡了三个小时不到。
连续这样拼了多久了?一个月?两个月?记不清楚了。
中华帝国的密码破译部门早在镇**时期就已经开始筹备。在一八八o年占领江南后,郑鹰派出大批留学生前往欧洲,其中数学就是重点领域,当然这不仅仅关系到密码破译,而是关系到一切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分析工具。
在甲午年,华军利用监测和破译满清以及日本的有线电报,取得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优势。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时任南洋总理大臣的郑鹰在欧美有一套专业的经济和科技情报收集体系,得知之后如获至宝,马上以高薪和充足的经费,舒适的居住条件,聘请这位来中国继续研究。
可惜这一位赫兹和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一样于1894年就英年早逝,不过郑鹰给他安排的助手孟宁却于1895年首先完成了第一台商用化无线电报机的实验。在北京,刚刚成为皇帝的郑鹰在临时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49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49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九十五章 暴风起(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星空漫游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