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皱了皱眉。说实话,他情愿前面那头牛拉着车子发足狂奔,这样,他便可以驾着马车跟在后面,离开这个地方再说。
至于,那奔牛会不会撞死无辜的路人,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了。
若不是身后地朱由校是一个心地仁慈的家伙,杨澜不敢在他面前过多表现出自己杀伐决断的一面,他说不定会使一个法子,刺激那头牛,让它发怒狂奔,现在,这想法自然只能是想法,不能实行了。
不过,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匆匆一瞥,杨澜便把整个局面尽收眼底。
刺客大概有十多人,他们地武功也算是不错,但是,跟随朱由校的那几个侍卫也不是无能之辈,他们都是军中骁将,立过战功,见过血,并非某些仗着家世前来皇宫镀金的勋贵子弟。
既然朱由校执意要微服出宫,魏忠贤为了他的安全,自然要选一些手底下有点本事的侍卫跟随,不会选那些酒囊饭袋。
对朱由校的安全最有威胁的乃是牛车上那两名杀手的弩弓,弩弓乃是军中管制器械,那些家伙能够将其弄到手,也算是难得了,不过,这两人已经被杨澜铲除了,到了这步田地,整个刺杀行动应该算是彻底失败了。
对于刺杀来说,讲究的便是突然性,若是失去了突然性,变成了比拼消耗地攻坚战,无论如何,对刺杀者这一方来说都不利。
顺天府的衙役,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他们平时的反应不管再拖沓,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恐怕也不敢怠慢,应该已经组织人手赶了过来。
打一个比方吧,如果在后世的北京,要是在西单这样的地方发成了大规模的群殴,加上出现了枪击,北京警方恐怕早就出动了?
如果,负责这次刺杀的带队头目稍微有些脑子地话,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在考虑撤退了吧?
杨澜仔细地观察着那些刺客,场面虽然纷扰,他却将那些家伙的动静一一看在眼里,他在想,自己是不是将那个带头的人抓起来呢?
刺杀皇太孙,能够准确地打探到皇太孙的行踪,能够动用这么多的人手,能够设下这般周密的暗杀计划,能够动用军方才有的弩弓,要说这背后没有某个大人物支持,根本就不可能,要顺藤摸瓜,将那个幕后人物找出来么?
如果这样做的话,自己便过早地涉入了朝堂的争斗,日后,肯定会成为某些不怀好意地家伙地目标,在得罪了谬昌期等东林人士之后,再得罪这批人,以后的日子恐怕就难过了!
但是,就算自己不这样做,也陷入了这趟浑水之中了,无论如何,自己也不会允许朱由校死在那些人手中。
记得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次刺杀,是因为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还是因为皇太孙私自出宫被刺杀不光彩,这件事没有传扬开去?
那个赶车地刺客像发了疯一般,他拼着中了一刀,将与之对敌的侍卫逼了开去,自己转过身,向马车飞扑过来,目光中充满了疯狂,以及即将殉难时的那种狂热。
杨澜冷冷地注视着对方,他见过这样的目光,在后世。
他曾经研究过一些隐秘的录像带,看过某些阿拉伯圣教战士在进行自杀式攻击的时候的眼神,与眼前这人的眼神一般无
会是谁训练出这样的死士呢?
杨澜有些好奇。
因为,在他的视线中,总会有一个刺客留下来单独面对侍卫,他们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危,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同归于尽的路数,然后,同伴们在他们的掩护下混入人群中,悄悄逃走。
以杨澜的眼力,竟然没有看出是谁下的暗号,让他无法追踪。
现在,又有一个疯狗扑了上来,他不可能扔下朱由校去追查刺客们逃走的踪迹,因此,他顺藤摸瓜的计划也只好胎死腹中了。
那个冲上来的刺客虽然极其疯狂,不过,杨澜要解决他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杨澜并没有这样做,他不想在朱由校面前表现得太过厉害,轻描淡写地解决了这个家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人解决,这两种行为在朱由校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肯定会不同。
于是,杨澜显得非常狼狈地拖住那人,身上还留下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刀痕,随后,在扑过来的侍卫的帮助下,这才解决了那个家伙。
这时,顺天府衙役和五城兵马司的兵丁这才赶了过来,一如大部分的警匪剧,坏人跑光之后,警察来了!
兄弟们,后面追兵凶猛啊,还差十来票了,前面已经把梧桐甩了一百多票了,大家一定要用月票将梧桐顶起啊!天天近万字,很痛苦的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43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4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卷 京城风波恶第八十二章 刺杀皇太孙)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梧桐疏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