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方从哲委任杨为大军统帅的真正原因。
这也是当杨率军稳步前进时,后方的那些敌对党派言官不停攻击他延误战机,虚耗国库的原因,迫使方从哲不得不写信催促杨早日进兵和建奴决战。
为了让方从哲便于安抚后方那些不停打嘴仗的大臣们,于是,杨这才将自己地行军布阵图快马送回京师,让方从哲传遍六部,任由那些大臣查阅。
当然,这些新入翰林院地士子们并不知晓方从哲来去匆匆,眉头紧皱的原因,他们只是面面相觑,在心中暗自揣测。
方从哲离去后,便由韩广支持会议,由他来分派各位庶吉士地工作。
大部分的庶吉士的工作内容都差不多,这头一个月以观摩为主,替院中的老人们打下手,看他们是怎样做事情的,日后,自己若是处在那个位置上,该如何上手也就一清二楚了。
杨澜所分派的工作与那些人不同。
翰林院的后堂中有许多珍藏的典籍,有是甚至是孤本,杨澜获得的任务内的书籍,若是有些书籍字迹不清,或是被蛇虫鼠蚁咬噬,以致破烂不堪,杨澜便要将它们找出来,然后重新抄录。
这职务甚是清闲,让一个堂堂状元郎来做这样的事情,给人一种大材小用的感觉。
分派了任务但是还没有离开的庶吉士们面面相觑,相互用眼神交流自己的看法。
看来,今科的状元郎虽然得到了圣上和太子的喜爱,却被大臣们所不喜这件事,并非空穴来风,现在,已经可以确定,翰林院的大学生们对其甚为不满,就连座师韩广大人也把他打入了冷宫,不派以重用。
怎样处理与状元郎之间的关系,看来,值得考究啊!杨澜的面色如常,一点也看不出受了冷落的样子。
提出反对的意见为自己辩驳,这样不智的事情他自然是不会做的,不管面对什么事情,他一般都会考虑到最坏的境遇,如今,只是去当图书管理员罢了。还算不得太糟糕。
“藏有众多的圣人典籍,凤梧,你到了藏。须得多多翻阅。时时铭记在心,圣人地经义方是治国之道啊!治国岂能以商贾之道为之?你还年轻。现在磨砺一番,日后还有机会成器,急功近利终究不是长久之道啊!今日,为师这番说话,还望你谨记在心!”
这是众人离去时。韩广将杨澜单独留下之际对他说的一番话,可算是语重心长了。
说实话。让杨澜去当图书馆管理员并非韩广的意思。
诚然,杨澜在殿试时做地那篇策论很是让韩广目瞪口呆了一番,他没有想到自己心目中少年老成地杨澜居然也有如此激进的一面,在他看来,这是殿试地压力在迫使杨澜铤而走险,在韩广看来,杨澜的那篇策论最主要还是想拍圣上的马屁,那篇策论中提到的计划在现实中根本就行不通,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所以,他觉得可以私下告诫杨澜一番。至于冷处理就用不着了。
然而。整个翰林院,大部分的大学士都赞成将这个状元郎冷处理一番。他们大多也目睹了皇极殿上传胪唱名地那一幕,在他们看来,杨澜此人深不可测,现在又简在帝心,若是让他得了机会,岂有我等立足之地,故而,他们异口同声同意将杨澜打发到藏书馆去,韩广也不好力排众议,只能应了下来。
因为心中不忍,所以他才单独将杨澜留了下来,语重心长地告诫了他一番,让他戒骄戒躁,磨砺心志,日后总有出头一天。
杨澜自然是点头应许了,顺便表达了一番自己的心迹,表示绝不会辜负老师和各位大人对自己地期望,一定会好好干图书管理员这份有前途的工作。
之后,杨澜便在杂役的带领下往后堂而去,穿过一些古柏森森的庭院,行过一些回廊,他来到了一间古色古香的三层小木楼前。
这便是藏?
将那杂役打发之后,杨澜抬头望了那间小楼一眼,阳光落下来,照在小楼飞起的檐角上,冷冷的青瓦便铺上了一层暖意。
小楼前,杨澜所站立的地方是一个小院,院子中间铺着细沙,四面栽种着几棵松柏,绿意盎然,极其清幽。
若是身处太平年代,若是不担心未来的性命之忧,在这样的一间小楼读过余生却也是不错地事情,依稀记得在很多年前,自己似乎这样盼望过?
平淡人生啊!
平淡人生!
家里有着一定地资财,不愁吃不愁穿,晚上有娘子暖床,白天有娇儿膝下吵闹,闲着无事,也可以像那天晚上那样去调戏调戏美貌的侠女,这样地日子,还真是极乐无边啊!
可惜就算是重活一次,那样的日子距离自己似乎也是那般的遥远?
杨澜深吸了一口气,便要向小楼行去,这时,小楼的木门打开了,一个人从楼内行了出来,脸上温润如玉,阳光照在他身上,便如从画中行出一般。
那人二十来岁的光景,面色白皙,下颌一把卷味迎面扑了过来,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来者可是国朝以来,最年轻的状元公杨凤梧,杨世兄!”
那人朝杨澜抱拳拱手,满脸是笑。
“在下正是!这位兄台,高姓大名?”
杨澜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即松开,露出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43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4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卷 京城风波恶第七十四章 初进翰林院(近万字大章 送上,梧桐诚心诚意要月票))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梧桐疏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