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贵妃和几人坐得近,对金颜的关注不比姜云少。/p
她和煦地笑了笑:“长公主也是这般模样。当年的长公主和太子妃的母亲,都是京城里的风云人物。”/p
见太后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欢欣,秦贵妃继续说:“太子妃和金颜公主坐在一块儿,可真是叫人怀念。”/p
姜云忽然生了一个奇特的念头。/p
她看向太后,不出意外地在她眼中发现了遗憾和欣慰。见状,姜云轻轻叹了口气:“贵妃娘娘说得真切,可惜姜云福薄,没能亲眼见到。”/p
太后微微摇头:“也是天意,又把长乐的女儿送到哀家和你身边。”/p
姜云笑着颔首:“祖母说得是。”/p
秦贵妃的反应不太正常,她意在推波助澜。/p
和亲之事,皇帝虽未回应须兰黎渥的暗示,却也没有直言拒绝。在程轻仪和秦明素之间,秦贵妃放弃联姻的机会,选了自己的侄女。如今有更好的选择,她终于动了心。/p
太后思念女儿,但两国邦交事大,绝不可能为私情左右。只有西戎王逝世,长乐长公主才能归乡。/p
秦贵妃顺水推舟,意在鼓动太后将金颜留在身边。至于把姜云扯入其中,只是动摇人心的手段而已。/p
姜云越像母亲,金颜越像长公主,太后对女儿的惦记就会越深,被秦贵妃激起的心思,也会越重。/p
但姜云当然不会任人利用,她细细端详着金颜:“我一见公主就觉得亲切,仔细想来,这就是两代的缘分。”/p
金颜笑出了酒窝,还隐隐有些羞涩:“不瞒太子妃姐姐,我见了您,也有这样的感觉。”/p
她以一个明媚的目光的回赠姜云,真诚的艳羡里竟也有三分娇蛮:“姐姐漂亮又端庄,让人想亲近,又不敢亲近。”/p
姜云闻言挑眉。金颜是这段时间里,第二个说这样说的人。她难免有些玩乐之心,琢磨着寻该想个法子,让金颜和秦明素见一见。/p
性子如何暂且不说,两个人的手段倒是如出一辙,而且,都盯上了同一个人。/p
姜云似是来了兴致,侧过身像太后埋怨道:“您瞧,咱们的金颜公主,和我这做姐姐的,多生分。”/p
附近之人齐齐笑出了声,太后也被她们两个一唱一和给逗开了怀:“不如金颜就在哀家宫里住下,和你的太子妃姐姐多多来往。”/p
两人皆含笑应命。姜云和秦贵妃还有须臾的对视,而后,她们又不着痕迹地错开目光。/p
这是一招以退为进。/p
倘若和亲之事势在必行,那整个京城中,本就挑不出多少合适的人。/p
若来的是西戎王的其他女儿倒也罢了,金颜既是长乐公主所出,自然不会入宫为妃。友邦的公主也不能怠慢,数来数去,就只剩下襄王明澜。左右他的婚事还未过明路,尚有转圜之余地。/p
太后岂会猜不透秦贵妃的主意,但这位老人心思通明,自然也知其中关键。/p
自打姜云入宫起,她和襄王就站在了对立的两端,但她不可能不顾大局。姜云没有丝毫的阻拦,只是顺着秦贵妃的话,用太后对长乐长公主的怀念另做文章。太后惦念女儿,寄情于人,自然会想把金颜留下,延缓她的婚期。/p
酒过三巡,群臣相继离宫,使团也拜别皇帝。/p
宴酣之余,姜云与金颜低语:“听闻公主喜爱大雍风物,过几日,我带你瞧瞧这京城?”/p
金颜自然答应。/p
姜云和明燎携手离开,至四下无人之处,她半慨半叹地说:“秦贵妃意属于金颜公主。”/p
明燎冷淡地应道:“襄王不见得会有此意。”/p
姜云笑了一声:“这一次,他可没有推脱的机会。”她说着忽然一顿,敛起玩笑之心,“还要看陛下的心意。”/p
语中没有迟疑。皇帝未必会答允,而且,他们知道一个秦贵妃不知的消息。/p
想到这里,姜云又问:“襄王心中有数么?”/p
明燎淡淡回答:“过些时日自见分晓。”/p
姜云道:“祖母主动将她留在身边,倒有一个拖延时间的好理由。”/p
明燎赞了一声:“聪明。”/p
他一向赏罚分明,而姜云此举正合明燎之意。她眼里的大局,从来不是所谓的和亲,也不会因为大局,放松对襄王的戒备。而且,真正顾全大局的人,不该促成这桩婚事。/p
须兰黎渥欲起战端,而皇帝显然没有避战之意,一个金颜公主还不足以扭转他的判断。若战事无法避免,那就不该给襄王挑选这样一个王妃。/p
亲王正妃的意义非同一般,天家人生而以社稷为先,但在有选择的时候,皇帝不会轻易牺牲他看重的儿子。只为迷惑须兰黎渥,不必做到这个地步。/p
真让襄王娶了金颜,皇帝自然会在其他地方给予弥补,或许,那将比姻亲更加重要。/p
姜云缓缓开口:“我邀金颜出宫,不妨将襄王殿下和须兰黎渥一起请来。”/p
明燎无可无不可地应了一声。明澜兼礼部职,邀他同行合情合理。/p
这一日,谢闲楼宾朋满座。姜云一改往日的低调,十分招摇地在人群中走过。她身后跟着明显属于异域风情的金颜公主,路过之人难免要看上一看。/p
出入谢闲楼的没有平凡人,西戎公主随使团进京之事已在他们中间传开。/p
她们在众人的关注中走入内堂,姜云打趣金颜:“怎么样?京中的好儿郎大半都在这里,若看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34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3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十二章 意动)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候春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