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第十六章 王莽第二!(1/2)

文/勾陈勾勾勾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 本章字数:1836  |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txt下载 |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三国之吕布天下大明1624启明星探案集风流三国代嫁弃妃一品官人开局站在人生巅峰乱世国宝神武九州志最强区小队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蜀汉之庄稼汉

长安城/p

相国府/p

董卓此时正在与蔡邕、杨彪二人讨论关于长安学宫事宜。/p

杨彪身为太尉本应掌管朝廷军马,但董浊自然不会让他将手伸入军队之中。/p

杨彪心中也知董浊的想法,便老老实实的与蔡邕一起筹办起长安学院来。/p

“伯喈、文先,这长安学院不但要收纳士子,以董某的想法是将其办为以太学为主的综合学院。”/p

“综合学院?”/p

杨彪、蔡邕二人眼中露出疑惑之色,这时只听杨彪询问道:“以相国所言综合之意,可是容纳百家之言?习百家之术?”/p

董卓点了点头,笑道:“文先所言不错,正是此意。”/p

一旁的蔡邕皱了皱眉头,踟蹰道:“自武帝命董仲舒等人设立太学以来,太学院主要以讲解经义为主,若是将杂家融入其中恐怕不妥。”/p

“哈哈。”/p

董卓大笑一声,“伯喈此言差矣。”/p

言罢,董卓戏谑的扫了二人一眼,缓声道:“有道是,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p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p

杨彪、蔡邕互视一眼,两人均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讶。/p

董相国此语实乃精辟之言。/p

这时,只听董浊接着说道:“世上除了像伯喈、文先这等人物能够潜心于学术,其他大多数人多为庸人罢了。”/p

“他们入太学,所为何事?入朝为官也。”/p

蔡邕、杨彪二人脸色有些难看,不过董相国说的是这个理。/p

当世大儒大多乃是朝堂命官,只有极少部分真正能够不管其他一心只专研经义。/p

这其中又蕴含了颇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在里面。/p

士族子弟在家族的资助、培养下习得了一身本事,若是不入朝为官,那该如何回报家族?/p

入朝为官后,自然要施展才华,一展胸中才华。/p

所谓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

如此下来,一个人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真正着书立说?/p

当然除去那种非常出众之人。/p

像陈球、马融、卢植、蔡邕这样的人毕竟少之又少,世间士人子弟不知凡几,又出了几个这样的人物?/p

大多数人的确是庸人。/p

蔡邕、杨彪二人心思一转,自然清楚里面的道理,不过董相国所说要将杂家也融入太学中,恐怕难度非常大。/p

只听杨彪沉声道:“明公所言有理,只是以目前的情况看,就算融入百家之言,恐怕习者也少。”/p

董卓摆了摆手笑道,“此事好办,届时授官便可。”/p

董卓此言一出,蔡邕扬声反对道:“相国此事不妥。”/p

“若是轻易授官,置天下士子与何地?”/p

“届时恐怕士族子弟,将更加反对相国。”/p

蔡邕之所以这么激动,那是董卓如果这样做,那简直比废皇帝还要失人心。/p

想想看当世之中,能够读书的,而且读好书的都是世家子弟。/p

士族子弟经过多年学习,好不容易有机会做官,你却将官位给其他,那岂不是捅了马蜂窝。/p

“伯喈,勿急,勿急。待董某将话讲完。”/p

董卓见蔡邕这么激动,连忙劝慰道。/p

“董某焉能不知天下士子得罪不得,只是董某所想,无非八个字。”/p

杨彪、蔡邕望向董浊,想听听看董浊能说出什么高论。/p

董卓扬声道:“这八个字,无非是,任人唯贤,唯才是举。”/p

“任人唯贤,唯才是举?!”/p

蔡邕心中一怔,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难上加难。/p

“明公所言邕亦能理解,只是过犹不及,此事还要从长计议。”/p

只听董卓接着说道:“伯喈勿用担心,伯喈所虑,无非是怕士人子弟认为董某将官职授予他人,动了他们利益。”/p

“只是董某觉得,如今我汉室十三州,官员太少了。”/p

“届时只需增加官位便可,以司空黄琬之才,当一典农中郎将岂不可惜?”/p

“若是有擅长农事之人,授予典农中郎将,让其来实施屯田之法,而黄司徒则统握全局岂不更好?”/p

杨彪听了董浊的话,沉思片刻,回道:“明公的意思是,以吏为官?”/p

董卓点了点头,笑道:“文先所言正是,以吏为官。”/p

“只不过吏当为良吏。”/p

“届时各司其职,量才录用。”/p

蔡邕看了董卓一眼,董相国这是准备改革官制?/p

如果改革官制,再加上学宫并行,的确有成功的可能。/p

至于具体怎么改革,能够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p

以董相国所说如今官职太少,那如果将官职增加,的确也是一个办法,不过官职增加又会出现朝廷开销过大的问题。/p

一时间,以蔡邕之能也想不明白,董卓到底要怎么去改革。/p

“文先,伯喈。董某有一策,且说与你二人听听,若是有异议,只管道来。”/p

董卓顿了顿,接着说道:“光武帝时期,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客曹等六曹尚书。”/p

“董某欲改六曹尚书,为六部尚书。”/p

“分置吏部、礼部、工部、兵部、刑部、户部六部。”/p

蔡邕:……/p

杨彪:……/p

两人听了董浊的话,心里面那是哇凉哇凉的。/p

要说为什么,因为董

状态提示: 第十六章 王莽第二!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十五章 曹操、荀彧、戏志才 返回《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目录下一页:第十六章 王莽第二!(1/2)(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