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话不好说,有点难以启齿的感觉,点到为止,意思传达了就成。/p
韩铭自然不会有这方面的尴尬,看都不知道看过多少了,毕竟上手术台的人,很多都是裸着的。/p
他循循善诱,“我是这么看的。如果不是双方都有利,只让蜂有好处的话,似乎与天理不合。因此,我才有了这个猜想。后来我又想到,有些植物虽然开花,可是蜂很少去采,那它们靠什么繁衍呢?”/p
“大风?”/p
二人有种茅塞顿开之感,难怪驸马会说背风的稻田,收成不如开阔地带的好,道理竟是这般吗?/p
沿着这个方向,他们开始联想日常生活中,与这能靠得上的情况,用来解释。/p
虽说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有一番道理,可他们种地的,没有实证很难相信。更不用说,将来还是要让百姓去尝试的,定然要先服人。/p
陈大人首先反应过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那山坳和汤室。/p
“杨大人,你记不记得。每年汤室之中,无论我们怎么精心照料,烧炭点柴,定时查看,最终结出的瓜果都很少。是不是就是因为,没有风?”/p
杨大人此时也想了起来,一拍巴掌,“是了,定是如此。温、湿都是一样,防寒保暖我们也做了,尽量符合外面的条件。只有担心作物被冻死,才把汤室关严实了,只留几个气孔。”/p
想到有实证,他们兴奋不已,这算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只要回去后,试试就知道了。/p
今天真是没有白来,年轻人就是不一样,脑子太活泛了。/p
暗自兴奋好久,陈大人不停地拿眼睛看着韩铭,脸上很是纠结。/p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们是过来请教良种的。而驸马直接说起了花,再说到花和果之间的关联。/p
这是不是意味着,驸马心中早有结论,在故意点拨他们。而且,这和他们所请教的问题,也是息息相关。/p
一旦他们真能证实,这个说法是对的。那么,在育种的时候,就会多一条途径。/p
就和人一样,子嗣身体是否康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p
驸马,对农事了解的如此之深?/p
“老陈,你怎么了,这是好事啊。”/p
陈大人把他拉到一边,简单说了几句。/p
杨大人听完后,也是那种反应,看怪物一样看着韩铭。/p
他是江南人,就在豫章边上。关于豫章治水,乡试魁首的传言,知道的多一些。这样的人,应该是典型的文官干吏才对,怎么会对农事如此精通。/p
难道这世上真有全才?/p
不过,好像听说,驸马也养猪的,这又能靠的上边。莫非,这是爱好?/p
见到两人频频拿怪异的眼神看自己,韩铭很纳闷,“二位大人,有什么不对吗?”/p
“没有,只是有些感慨,驸马在农事上的造诣,远超我等,深感惭愧啊。”/p
“我只会空头白话,纸上谈兵而已,若让我去种地,估计会被种死。”/p
“哈哈,驸马过于自谦了。就凭您的眼力和脑子,收成绝不会差。”/p
几人开了会玩笑,韩铭想让两人清理一下身上的衣服,他们也不同意。/p
接着这个机会,有一个疑似全才的人物在这,当然是多问些问题才好。/p
哪怕就给个思路,也比他们闭门造车强。/p
韩铭斟字酌句,尽量用朴实一点的话,说着后现代农业的一些理念。他们提出的问题,知道的就详细说。不知道的,就提供一个脑洞,让他们自己去研究。/p
这一阵讨论,直到深夜,连身边掌灯之后,换过几根蜡烛都不知道。/p
收获满满的两人,心满意足,准备告辞离开。/p
“驸马,今日多有打扰,且得您倾心相授,我二人真是过意不去。等忙完这阵,我请您和殿下一聚,还望不要推辞。”/p
“二位严重,今日铭也是受益匪浅,共勉之。”/p
“驸马大度,可我二人不能不感激,就这么定了,告辞。”/p
韩铭笑着点头,在他们离开之际突然说了一句,“二位大人,相似之物种,其花能否通用呢?”/p
/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01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01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一十五章 农事杂谈)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因曲而铭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