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到了崇祯十五年十月。/p
也就是说开封一战的结果差不多传遍全国了。/p
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就是这么个情况。/p
“中原局势明朗,李自成成功攻陷开封,大洪水灌溉开封,死者不计其数。”/p
估计大多数人得知这么一消息。/p
乱世死人很正常,但“不计其数”还是有些厉害了。/p
可以这么说,开封城的百姓完了,明军损失惨重,只是——/p
李自成的军队就没有损失了?/p
还真不见得。/p
只是表面上嘛······/p
得到这个消息后,光明会其他人对吴亮更是深信不疑。/p
因为吴亮早已预料到当今形势,说李自成会怎样怎样······/p
现在是李自成通往巅峰的最后一程了。/p
三打开封也算是为李自成的“大顺”奠定了胜利的基石,使其在战略上处于更主动的地位,虎视中原大地,气吞山河万里。/p
接下来更会有郏县、汝宁之战,对了,全在今年。/p
到时候——/p
孙传庭得栽一跟头,“柿园之役”这个说法估摸又得上一阵“热搜”;/p
李自成与罗汝才将联兵围攻河南汝宁,保定总督杨文岳得死。/p
这些皆不远矣啊!/p
不过——/p
得知开封消息的吴亮第一时间却陷入了“震惊”情绪中。/p
有点乱!/p
脑子有点懵!/p
他哪知道会发生这种情况啊?/p
历史上不是说李自成很“顺”吗?/p
他的记忆没出现问题吧?/p
还是说这是武侠世界历史大势不变,小势改动?/p
有死伤这么惨重的事情吗?/p
······/p
历史还是没学好啊!/p
这可以说是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事情。/p
他当然——/p
于心不忍?心生愧疚?······/p
的确有些矫情。/p
而且——/p
无处话郁闷啊!/p
这种郁闷的心情该对谁说?能对谁说呢?/p
其他人是很难理解他的心情的。/p
此次洪水,天灾耶?/p
各方都是损失惨重,在吴亮眼中,就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p
当然,局势对李自成肯定是更为有利的。/p
但这就跟“大狗熊来了,你不需要跑多快,只需跑过最后一名就可以了”的故事差不多。/p
不就是比谁损失更小嘛。/p
我损失比你小,那就是我赢!/p
要知道,现在开封可以算是李自成的“治下”了,这一个大洪水搞得——/p
李自成究竟亏不亏呢?/p
细数李自成三打开封:/p
崇祯十四年就已经有了第一次攻打开封之战,只可惜被打退;/p
第二次兵临开封,双方都上了火炮,激烈程度更甚,只是开封得“天意庇佑”,农民军搭进去好多人命也没成功;/p
攻打开封这“玩意”似乎就是个执念,李自成对开封是念念不忘,第三次随之而来。/p
第三次围城的时间就长多了,五个多月啊,真说起来,半年时间算有了。/p
“围点打援”的绝户计堪称“犀利”。/p
而且,攻打开封其实并不是李自成部队孤注一掷的“做法”,此路不通,开封攻不下,其它州县可没说攻不下来。/p
现在再一回想,开封倒是有些像是个“诱饵”,吸引明军一波又一波地进来,被李自成的部队割了一茬又茬。/p
只是怎么也想不到最后的结果是一场大洪水。/p
说李自成胜利了?/p
一个死城,搭进去这么些力量,收获绝不是很多,这真的能算是一场胜利吗?/p
吴亮只是粗通大势,知道李自成在攻占北京前肯定是“胜利”的一方。/p
结合此界情报,他预感到的结果大致是:/p
守城一方弹尽粮绝,逼不得已下投降于李自成。/p
其实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从五月份朱仙镇之战的结果是李自成“大胜”这一点来看,发生在之后的围攻开封,这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嘛。/p
真说起来,朱仙镇一战的收获比开封的收获强了不知多少倍。/p
“起义军获降卒数万,马骡7000余匹,军械火器不计其数。”/p
谁能想到当初左良玉见李自成威势极盛,竟干出乘夜掠诸营马骡向襄阳南逃的事情。/p
一般人是想不到的,这个消息传来后也把吴亮给震得不要不要的。/p
这么随便嘛~~/p
这些收获,那是实打实的。/p
再想开封。/p
谁成想——/p
天灾啊!/p
只是也说不清有没有“人祸”的因素。/p
明军搞出来的?/p
李自成也知晓?/p
你坑我我坑你?/p
我知道你坑我但我装不知道?/p
我坑你不知我准备坑你?······/p
即便他身处这个时代,对这次大洪水的真相也看不清楚啊。/p
更何况,一想到此方世界还是碧血剑世界,武林高手亦是有的。/p
他们在其中是不是发挥了某些作用了呢?/p
······/p
但不管怎样——/p
负罪感!/p
浓浓的负罪感环绕着吴亮。/p
早知如此,他肯定会去开封一趟。/p
几十万的性命啊。几十万的人类啊。/p
只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p
说实话,现在除了孙传庭的大军,李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01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01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3章 何以解忧?唯有练武!)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爱八卦的狗仔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