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则坦言贫寒子弟想要读书何其难啊,若要出人头地除了参军从工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胡昭虽长年调教寒门子弟,但才华真正出众者也就是国渊一人而已,又深悉儒、法、道三家,便道:“殿下提倡儒、法、道三家制衡治世,老子亦曾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谓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此乃三家共同之处,殿下欲从万千寒门中选良材,必要广兴文教,此乃明民乱国之举,殿下需谨慎为之。”
复又道:“臣教习寒门子弟,也只教其懂礼识法,不讲经典史籍等大义之道!如今殿下推道教,让道教秉承调教百姓守法重道,就无须再劳民伤财地推广文教于百姓。”
刘协心中微微叹气,胡昭也好,荀彧也好,都是世族门阀中人,对寒门还是多少有些介怀,他们是自己的重臣,可以说事事皆以自己大业为先,但仍然这样表态,可见真要大量在寒门中选择良才必定艰难,要想实行科考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刘协本来也不太愿意过早让百姓都能读书识字,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很难预料的,只是受国渊的影响,思想上略为动摇。
荀彧伴刘协日久,深悉他内心想法,遂道:“臣倒还有一个折中办法,先是在荆州富地重设县学,文设礼、法、字三课,工设农、匠、算三课,武设骑、射、武三课,只教三年,凡各县十二岁以上贫家子弟都要入读,十五岁则根据各科成绩挑选人才,擅文者免杂费入读郡学,擅工者入读工院,擅武者直接送到军院,比例可以定在一比三比六,皆不善者可送到各州驻防营服役三年,各州参考新野预备军设各州预备军,各州预备军在考虑骑、步、水、山、弓、弩六兵平衡之时,可根据各州地形百姓不同,稍有偏向,各州预备军驻扎在官田,与驻防营一样耕练结合,使治略府财税负担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增加,对驻防营和预备军中又展露的优异之士还可再推荐到各军院就学。”
刘协满意的笑了笑,道:“文若又献良策啊,此事归空明管,空明当用心安排,若时日渐久,此策便可展现威力,不出十年,楚地更可人才鼎盛。”
胡昭亦深深赞同,道:“当世之策或有精奇巧妙远胜此策,然此策威在日久,非五年不见成效,然五年之后,殿下可仅依此而定天下!”
刘协淡淡一笑,让胡昭结束此次雄辩坛,并定明日的雄辩坛主题为一直备受关注的“治国平天下”。
刘协以为此次雄辩坛发现了国渊是襄阳盛会一个不错的收获,却没有料到次日的雄辩坛上,襄阳学府中小有名气的襄阳八子为了给八子之三的向宠报仇,全体出阵对决国渊,而与国渊同样出身寒门的南阳六义毅然挺身而出,轮番上阵与襄阳八子辩驳,江南学府的江南四才子和西南学府的巴蜀四骏各有己见,引发了一场襄阳盛会开幕以来最灿烂的高潮,也为襄阳治略府吸纳了一批新生力量。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596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596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章 襄阳盛会)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京流云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