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开源,是指55条中一条新规定——“准许食盐出口税外,出口税逢五抽一”,这对盐商特别是有实力的盐商而言是一则天大的利好消息。
从食盐的实际生产能力来看,中国由于海岸线漫长,又有不错的日晒条件,其生产能力不但能够完成自身需求,而且还有较大的富裕,在旧有僵化的体制下,由于片面强调“以销定产”,这种积极性优势没有发挥出来,造成了生产能力的极大浪费。而且更要命的是,守旧派把持的盐政部门一再拒绝食盐出口的提议,白白错失了扩大销售市场的机会。
当时世界各国中食盐平均消费量最高为日本,每人年均需18以上,日本本国虽然同样海岸线漫长,但由于光照和温度条件不适宜,其晒盐条件并不如中国理想,本国所产只能满足近六成的需要,其余都需要依赖进口。特别是随着近代化学工业发展,原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消耗量每日递增。
自1874年中日签订条约后,日本一.:|出的努力,威逼、利诱、胁迫甚至强抢,无所不用其极,比如甲午战争中,日本就曾经在东北某些盐场强行扒开堤坝而获取食盐,也在《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许多地方要求食盐出口,但即便这样大的压力,清政府依然牢牢顶住了,一粒食盐都不允许出口。除了日俄战争时期中国向日本示好,赠送日本100斤食盐外,从来没有中国食盐输出的成功记录。
而为了回报慈禧赠送食盐的“慷慨”行动,明治天皇亦向慈禧赠送一艘小火轮游艇,放置于昆明湖中,供慈禧赏玩——慈禧那张著名的“观音像”就摄于此轮之上。
议和后,即以此项加价拨雕为朋威gt恬番坝外顶,irzix荣脱就。
光绍二十七年(1901年)庚子之役赔款数目更大,清政府复决定各
省盐斤—‘律加4,以备摊还,谓之新案赔款。光绍二十四年
(1908)实行禁姻,土药税收因而减少,度支部奏准备省食盐再
加4,以一半解部,充作练兵经费,一半归产盐、销盐省份自用,谓之抓补药税。此外届地区性加价的名目更多,如江南要政加充作练兵经费,一半归产盐、销盐省份自用,谓之抓补药税。此外届地区性加价的名目更多,如江南要政加(第三次机遇第三卷第四十三章盐政改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594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594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十三章 盐政改革)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月影梧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