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在此后两、三月内形成地北方士民南下地峰潮。虽然曹军四处拦截阻挡,还是有几万人涌入到大哥治下。
进入到九月份,秋收在即,天下的气氛也陡然紧张了起来。
世人都知道,两年地休战协议至今年九月便已截止。水火不容的刘、曹两方之间,必然会再有一场,甚至是多场大战,直至其中一方完成社稷的一统,另一方则彻底覆亡。
千万大汉子民都在关注着、期盼着、恐惧着……
九月上,甘宁亲率锦帆水军主力大型战舰重返青州,封锁黄河入海口。蒋钦则统领锦帆水军中小型战船百余艘开始于汝水、颖水一带巡防。
九月中,右将军陆逊提师两万北上宛城,接手南阳防务,原先驻守宛城的虎牙将军庞德转任其副手。镇南将军黄忠引军一万北上汝南,增援赵云。
同时,偏将军徐盛、立义中郎将朱然、振威中郎将潘璋、虎威中郎将陈武督扬州军两万北上青、徐,增援魏延。
曹军方面,同样针锋相对,大肆增兵,并抓紧时间修缮加固城防。
两军的边境地带,更是火星四溅,增兵、操练、辎重运输……双方的斥候甚至能够发生争斗。
然而,出乎世人的意料,增兵归增兵,紧张归紧张,真正的大战却并未如期而来。
。
庐江,朝堂之上
“南军北伐,亦或是北军南征,最惧怕的不是敌军如何强势,不是敌将如何精明善战,而是粮草辎重的运输,以及士卒能否适应异地的水土。
”尽管天气已经转凉,诸葛亮仍是习惯性地轻摇着手中的羽扇,淡定自若地向部分疑惑于二次北伐迟迟不至的官员解释道,“入冬之后,北方晴时气候干燥,降雪后又异常寒冷。
我军将士,虽也有青、徐之人,但多半仍是来自荆扬两州,习惯于南方温暖潮湿气候。
此时北伐,恰好是赶上北方最寒冷的几个月,对我大军极为不利。而且,天寒地冻之后,粮草辎重运输也会异常困难。
这便等于无形之中,削去我军的几分战力,而为曹操助长了几分气焰。”
徐庶点点头,接着诸葛亮的话头说道:“二次北伐并非一般战事,将动员大军数十万人,非只是为了夺取一城半郡,而是扫平中原,甚至一举拿下关中、河北。
如此重要的战事,不得不将每一处都考虑谨慎。”
“既然北伐战事暂不进行,又为何调派如此多大军北上?”廷尉丞韩嵩不解地问道。
“北伐战事终归要进行,早些让士卒适应中原水土很有必要……”诸葛亮轻笑说道,“再者,也能让曹操紧张紧张。
曹操毕竟也是人,情急之下,或许也会出现什么错着。若如此,对我方岂不是更加有利?”
听了诸葛亮与徐庶,朝中心存疑惑的文武顿时恍然……
不过,有件事诸葛亮并未说出来————在九月初时,气候有些反常的西疆遭遇了一场大雪灾,造成不小的损失。
马岱必须先赈灾稳定西凉的局势,特别是要设法安抚住羌人,并提防鲜卑人的入侵劫掠。
草原民族在遭遇灾害,衣食难继时,最容易做出的选择,就是南下劫掠汉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593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593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百二十八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知宇之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