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狄丽娘练功时,也是罗大成在守护。二人共同精研武艺。在这一段北行途中,俱都实力大有增长,就这样一同扶持,渐渐来到这座罗大成一直想要看到的城池外面。
回过头,罗大成向着车内温声道:“娘子,我们已经到了析津府,先到城里面去休息一日,明天再赶路吧。”
“是。一切由夫君作主。”柔顺的声音从车内传来,车帘掀开,稚嫩美丽的少女探出头来,望着远处的城池,绝美玉颜上。现出天真好奇地神情。
旷野之上,一座坚城高高矗立。城门洞下方,无数百姓在城门中穿梭来去,看他们的服饰发型。倒大都是汉人。
辽国地南京城,原本就是后唐石敬塘割让给辽国的,在此地居住的,大都是汉人,现在也都入了辽籍,成为了效忠辽圣宗的辽国人,每到打仗时,还要加入到辽军之中。与宋军作战。
此地驻扎的辽军,军纪倒还严整,毕竟是在辽国的陪都,也不好做得太过份。在罗大成大方地塞了钱到他们手中后,也就不再纠缠,放他们入城去了。
站在南京城中,望着高大坚固地城墙,城上走来走去的辽兵。以及城中来来往往地各族百姓。罗大成悠悠叹息,无尽地回忆。尽都涌上心头。
这一处城池,虽然名为南京,在他那个时代,却有着另外一个名字:
北京!
名已不是那个名,城也不是那座城。这座城池,将在多年后毁于战火,而矗立中华大地近七百年的北京城,却是在二百余年后,由元帝忽必烈下令兴建地。
不过,那座城池他也未曾见过。北京旧城,也在二十世纪时,便被政府下令拆毁,当时满北京的老百姓都出动去拆掉旧城的城墙,可谓盛况空前。
这里已经不是自己曾熟知地北京城了。现在,这座城池是幽州地界,辽国的陪都南京析津府,亦称燕京。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就这样展现在自己的面前。
现在,是公元一零二七年。百年之前的九二七年,辽太宗登基,定此地为陪都;百年之后的一一二七年,现在屈居于东北一隅地女真人将攻入世界最繁华的城池,将汴梁城中数量庞大至极的财物洗劫一空,并掳掠二帝、妃嫔公主、文武百官北归,北宋就此灭亡。
百年后的今天,铭刻着奇耻大辱地靖康元年,大概康王赵构还在临安城中,苦苦撑持,意图挽回破碎的河山;而岳飞还带着自己不多的部下,与金兵奋勇作战,向着名将之路一步步地迈进。徽、钦二帝则在北方苦寒之地,受着金兵的戏辱打骂,忍看妃嫔妻女被蛮兵淫辱,却相救不得。
或者百年后这一日,徽钦二帝也在燕京城下,望着汉人失去的山河屏障,想起无险固守、百余年任异族欺凌的大宋朝,因而泪流满面?
辽国之亡,比北宋亡国还早了二年。当金人崛起,席卷天下,辽人已经是无回天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人先灭辽,再灭北宋,家国兴盛,已成过眼云烟。
而西夏之亡,却是距今日二百年之后,一二二七年了。今日西夏尚未建国,二百年后,便注定要被蒙古人灭亡。
纵然李元昊才华绝世,英豪一生,所建立的王图霸业,终究一切成空。
铁木真的子孙,将纵马驰过大地,消灭一切阻挡,灭夏,灭金,灭南宋,在亚欧屠戮亿人,一直攻入欧洲,带给欧洲人谈而色变地恐怖“黄祸”,建立跨越洲际的庞大帝国,留下千古英雄传说。
罗大成默默地看着南京城中的繁盛情景,眼前来来往往的人群,一时间变得虚无飘缈起来。
自己已经进入了这个世界,不知能否建立一番英雄基业,未来的历史之上,可会有自己的名字,千古流传?
又或者,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努力,终究能改变历史,让汉家河山,不至于一次次地破碎,所有汉人铭记于心的靖康之耻,也能因为自己地奋斗,而不再出现于历史之上?
……
燕京中,还是汉人占据大多数,百姓大都是汉人,制度也都是承袭了汉制。
辽国在政府中设立了南院北院,北院管契丹人,南院就来管理汉人,管理地官员中,既有契丹人,也有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汉人,一应科举事宜,与原来五代时期在汉人管辖时没有多大不同。
在这现在地幽州,未来的北京城中,罗大成牵动故国情怀,忍不住多住了几日,陪着狄丽娘在城中四处游逛,放开心中忧烦,只想让妻子高兴,看着如花少女脸上欣喜笑靥,罗大成感慨兴奋,只觉从未有如此轻松的时刻,须得陪她在这城中,多逛些时日才好。
北方天寒地冻,罗大成只担心自己娇弱的小妻子禁不住这般寒冷,因此在城中花重金添置了一应御寒衣物之后,才离开了燕京北行。
狄丽娘本来就容貌俏丽,穿上华贵皮袍之后,更显得娇容可爱,如雪中寒梅一般,令罗大成看得有些发呆,直到她羞红了脸,才长笑一声,驾着马车,带着她向北行去。
在出城十里处,却看到大批汉人百姓跪在寒冷的野地中,被一群契丹官吏用皮鞭狠抽,放声大骂,哭嚎之声,遍布荒野。
罗大成看得恼怒,便走上前去,大声问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要受这样的惩罚?”
一名正在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592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592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七十七章 重见京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战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