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宋风- 第二十五章 技惊四座(3/3)

文/戒念
宋风 | 本章字数:1226  | 宋风txt下载 | 宋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战国之鹰最强雇佣兵抗战之魔星传奇中华第一帝国北京的部队大院天才宝贝黑道娘亲抗战烽火之护国系统苏联教父反攻日铸天朝踢开永乐攻约梁山
为大宋现在最好的文学家几乎都在汴都扎堆,通过参加东阳郡王府宴会的文人的口口相传,入夜时分的时候,几乎所有身在开封稍微有些文名的文人都知道新近冒出来的词人王静辉在东阳郡王的宴会上大展神威,居然以“雪”“梅”为主体,连作二十七首诗词,首首经典,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更多的人心中徘徊着一个想法:莫非这个王静辉是唐朝诗仙李白转世?!这家伙今天在梅园的表现也可以和李白的“斗酒诗千篇”有的一拼了!

夜深了,但离东阳郡王府不远还有一间屋子里面掌着灯火,灯下大宋的参政知事欧阳修手中正翻阅着墨迹未干的诗词手稿,这是他的学生大理评事苏轼从参加过东阳郡王府宴会文人手中誊抄了一份送过来的。

本来欧阳修和他的学生苏轼一样,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对来人一笑了之:“那王改之就算是极富文名,在一场宴会上连作二十七首诗词也太过轻佻了,哪能保证每首诗词的质量呢?他真是太不爱惜自己得来不易的才名了!”

而来人却劝说苏轼务必看看这份宴会所录入王静辉的诗稿再做评说,苏轼将信将疑的拿过来看后,立刻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拿着诗词手稿就到了自己的老师欧阳修那里,让他过目。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7),苏偶像他老爹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年方十九的苏辙来到当时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准备参加第二年举行的科举考试。苏洵通过向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投献自己的文章的途径,结识了当时的一批知名人士。欧阳修更是对苏氏父子大加赞赏,从而赢得了很大的声誉。第二年(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科试,苏轼与苏辙同时考中进士。其中苏轼所作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受到欧阳修的极大赞誉,并因此写信当时著名诗人梅尧臣说:“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得到欧阳修赏誉与提拔的苏轼果然在三十年后,成为北宋元祐文坛的领袖。

此时苏轼在汴都文坛已经享有一定的声誉了,虽然王静辉非常无耻的抄袭了他许多诗词作品,但一方面那些都是苏偶像的后期作品,另一方面苏轼也确实了得,诗词功底可不是王静辉这样未来人所能想象的,在汴都的文名丝毫不落,只不过在诗词方面王静辉在一千余年来众名家经典的作品的帮助下,才稍稍压了压苏偶像的风头。不过人家苏偶像可是中国历史上千古风liu人物,诗词书画样样皆精,这可不是王静辉那个草包所能比的。

苏轼虽然早就注意到王静辉这个陌生的诗词才子的名字,但由于王静辉一方面确实很忙,另一方面也怕自己肚子里那点儿烂货被人拆穿,整天连夜苦读,所以苏偶像就是想找到他也很难,所以在酒楼茶肆、秦楼楚馆中留恋的他也只能时断时续的获得王静辉的最新“大作”。直到王静辉觉得自己肚子里面那些货比较经得起赵顼兄妹考验的时候才大规模印刷自己的作品,苏轼才知道他的确切情况,但也没有来得及拜访就出了这么一件“文坛大事”:这个新冒出来的家伙居然一杯酒,一首诗词,还当着众人的面连着作了将近三十首诗词,这岂能让苏偶像心中平静的下来?!这不,获得诗词手稿的第一时间他就跑到自己的老师——北宋的文坛泰斗欧阳修那里汇报去了。


状态提示: 第二十五章 技惊四座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十五章 技惊四座(3/3) 返回《宋风》目录下一章:第二十六章 涟漪(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