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微笑不语,慢慢的从茶杯中倒出点茶水,用手蘸着写了三个字,杨一仔细一看,不是别的正是“大别山”三个字。杨一这一下从心底里彻底佩服眼前的这位芜湖名士。这大别山是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交界的地方,而且民风彪悍,自古揭竿聚义者不断,杨一一直打算在大别山一带培养自己的势力,但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打芜湖,杨一故意多留,如今这东去江苏浙江的退路已经没有,杨一正好可以往西而去,等到了大别山后,在想办法多呆一段时间,在当地培养自己的势力,为今后做打算,这话杨一跟任何人都没有提起,没想到这张健只不过从表面现象中就分析出自己的意图,怎么不令杨一佩服。
“先生大才,不知道到杨一是否有福气能经常聆听先生教诲。?”杨一正式向张健发出邀请。
张健没有马上回答杨一,只是低头思量片刻,这才抬头反问杨一:“我见大人在上海仿西洋建新军,在江苏试改革,提倡洋务。大人以为比起西洋,我华夏当今弱势的根源是什么?”
“制度,是社会制度。”杨一肯定的答复道:
“讲。”这张健也不客气。
“西洋自上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原有的君主制度严重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革命中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动了改变君主专政制度的革命。西洋各国在完成社会制度变革只后,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实力也早就超越我国许多,我中国与西洋之间的差距,就在于社会制度上有着巨大的落差。”
“如何才能赶上这差距?”张健继续问道:
“革命,只有先用革命的暴力来掌握政权,然后才能谈得上社会变革。”杨一坚定的回答。
“革命?桀无道,汤武革命以伐之。好一个革命。”张健喃喃自语,“好,大人终于给了张健一个待望多年的答案。从今往后,张健愿为大人驱驰。”
“如此,杨一拜谢先生了。”杨一对着张健又一次鞠躬行礼。
张健赶紧扶住杨一,感慨道:“不是我张健矫情,当年我科场得意,本有为国报效的壮志,但一眼看去,当今朝廷黯弱,百官腐败,百姓水深火热,看不到希望啊,张健一直在想找一条救我中华的道路,如今大人一番话语惊醒张健,应该是张健感谢大人啊。”
“如此,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吧。杨一以中华人民党主席似的身份,邀请先生加入。”
“中华人民党?何解?”
杨一这才把自己和许名他们一起组建政党,并把人民当成立的目的和宗旨说了一遍,听罢激动不已,当场就表示愿意加入,同时说自己有一帮朋友,对眼下的现状同样感到困惑,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救国救民的方法,这些人都是可以经略一方的人才,张健表示有把握将这些朋友吸收到人民党里来。就这样,杨一今后在夺取政权道路上的头号助手张健出现在了杨一的身边,并一直忠心耿耿。为杨一的事业发展建立了无数的功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59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59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部第十七章 名士)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断刃天涯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