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原材料丰富,在产品价格上zhan有较大的优势,只要将产品质量提高,在国际上仍有很大的竞争力。同时,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机械行业向精密化、小型化发展,以及建筑行业陆续出台的一些法规和地方法规,用铸铜和不锈钢铸件代替铸铁管件,为精铸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同时,中国民营精铸业的加盟和迅猛发展,为中国精铸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已经成为国家精铸业最强劲、也是最现实的竞争对手。这类企业从80年代至90年代初,多以合资和独资的形式,从台湾、日本等地引进料硅溶胶制壳工艺,主要分布在沿海及周边地区,其产品大部分销往国际市场,同时也由于其体制先进、机制灵活、管理高效,所以效益非常好。虽仅有20多年的发展,但已成为中国大陆精铸业承担出口业务的生力军。另一方面,由于其设备设施水平高,工艺和质量水平在国内属先进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国外的一般水平,有直接出口订单和市场同盟,产品价值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从营销渠道上讲,他们都是国资精铸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以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厂家为代表的一部分第二、第三类工艺企业近年来无论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正在加速向国际市场推进,并将继续为提升中国精铸业水平积极努力。
二.熔模精铸业将继续呈高速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了一批在技术和管理上逐步走上国际化经营轨道,熟悉国际市场的精铸业,他们带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精铸业年产值从仅占全球精铸总产值的5.4,发展到2001年的7.7,并呈现加速发展趋势。而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给精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表现在:
1.国内市场不断增大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内的精铸市场日益扩大,如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汽车用精铸产品产量与品牌的快速提升,房屋建筑业的发展使得建筑五金需求量激增,在华投资企业直接从本地区采购零件,原国际市场订单变为国内市场订单。
2.出口逐年增长
经过10余年的努力,部分企业已能批量生产有一定精度要求的机器零件和高质量的航空精铸件,在技术和性价比上已具备挑战商业件的能力,出口量逐年增加。如图2所示,年出口量产值从1993年的1.57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34亿元,呈高速上升势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采购的深入,出口还将继续高速增长。
3.精铸件代替砂铸件、锻件的市场广阔
精密铸造的优点之一是能生产各种合金和非常复杂、薄壁的铸件,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并能实现少或无切削加工,这是砂铸和锻件无法比拟的。随着对零件要求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砂铸件或锻件被精铸件取代。
三.熔模精铸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
欧美等先进国家由于铸造成本高和出于环保的要求,已经将污染大的砂铸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精铸业虽然没有砂铸业对环境的污染大,但也存在废水废气的大量排放,因此,中国的精铸业必须在环保、产品结构、管理等方面下一番功夫,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1.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强制性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于制模、制壳、焙烧、熔炼、浇注、清理和切割等熔模铸造生产过程中,经常可能出现污染源,我国已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法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法规,对环境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我国现行实行的3级5类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对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等均有明确的标准。
2.精、优、轻、重、绿是产品发展的方向
"精",就是精密、准确;"优"即无缺陷;"轻"是结构和材质的轻量化;"重"是重要件;"绿"即清洁生产,绿色铸造。这是精铸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
3.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是中国精铸企业的共同责任
中国精铸行业入世后必须全面提升铸件品质、改善产品结构、增加合金种类。一是通过引进和研制合金纯净化设备、技术,提高冶金质量;二是通过应用凝固模拟软件等重视铸件工艺设计,提高一次成品率;三是严格制造过程控制,在制模、制壳材料和工艺设备上增大投入,并致力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四是通过建立和充实铸件矫正、修饰设备及不易损坏铸件的清理设备,加强后处理工艺,使铸件更精密美观;五是完善铸件无损检测设备,提升品质保证能力。
4.精铸产品"三化"
即精益化——以消耗最少资源制造增值的产品,甚至将产品做成艺术品;系列化——按市场布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现有产品做系列划分,开发新的产品要系统论证,体现宽型谱和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模块化——对已有产品向横向延伸开来,以满足用户需求和价值,实现以产品为主向以工艺为主的转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大力推进工艺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591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59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熔模铸造的发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清淡如水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