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上级检查小组私下的看法,绍城市简直就是用征收的大量土地和投入资金进行的前期建设“绑架”了这个项目:如果不把项目落户这里,将给当地农民和政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大大降低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可以说这个项目非落实在这里不可,否则这种损失不是政府能承担得起的。
当然,按马春华的说法是:绍城市因为是贫困地区,只能打悲情牌。请各位评估专家看在绍城市上下齐心协力和对电力渴求的份上给这里一个机会。
无论是绑架还是悲情,总之,绍城市的情况给评估小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有心人士的公关、帮助下,绍城市从所有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顺理成章地将这个项目落户金丰县!
项目是揽进了怀抱,不过,对于绍城市这种先下手为强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也就是说对这个十八个亿项目被绍城市揽入怀中,有不少人有意见:有人公开在评估总结会上说这是绍城市的官员拿国家的钱和农民的利益在进行豪赌。有人则写信给有关领导指出,如果这次让绍城市获得了项目,那么无疑是对这种冒险行为的一种直接鼓励,将来肯定有不少地区有样学样,如果都这么做,那无疑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项目越大损失也会越大。因此这次项目不但不能给绍城市,而且还要严厉处分这里的相关责任官员。
有人甚至在报纸上撰文说绍城市领导行为卑鄙:项目抢到了自己有政绩可以升官发财,项目没抢到则损失由国家和农民承担,拍拍屁股说是交学费,应该严惩不贷。
当然,也有人认同绍城市的做法,说那些反对的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因为最终情况是绍城市获得了这个项目。其他人如果有胆量去学,将来造成不好的影响就要他们承担责任。
国家有关部门综合各方面意见,最后还是不改变将项目放在绍城市,只是专门发文严厉禁止今后发生类似事件。
本来绍城市计划召开隆重的庆功大会,也向省内外相关领导、相关部门发送了请柬。但庆功大会被上级明令取消,市里自己举办的内部庆功会也只能低调进行,没有一个省领导出席,只有韩副省长给薛华鼎、马春华打了一个祝贺电话。
上级的这些反应,让薛华鼎感到有点尴尬,但是,也就是尴尬而已,并没有使薛华鼎产生后悔。其实,这事是马春华等人在操作,为了使自己能融入绍城市这个官场里面,薛华鼎是不可能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个明显不对的方法的,他也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再说,前任市委书记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一个人反对的话唯一的效果就是把自己排斥在众官员的圈子之外。
多年的官场经验告诉薛华鼎,为了班子团结,很多事不能简单的一二三。必要的时候是可以打打擦边球、甚至轻微违规也在所不惜。
与揽进十八个亿的项目相比,那些负面反应显得非常地苍白无力。
上级不认同、不宣传、不表扬,并不影响绍城市不认同、不宣传、不表扬。当上级的正式文件一下来,在马春华的提议和组织下,绍城市召开了全市干部大会,这次会议名义上是安排全年的工作,实际上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宣传大会、正名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也是关于火力发电站项目的。绍城市的电视、报纸对这次大会做了大规模的宣传,市委市政府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市主要领导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这段时间里,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庆祝的横幅、标语,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宣传车一天从早到晚在市区和各县城进行巡回宣传。
薛华鼎对这些事都是支持的,因为揽到火力发电站对全市而言是一件大好事,好事就是要宣传。唯一没有赞成的是马春华提议奖励有功人员的建议。只容许他在总结大会上对赵子强、李泉、贾永明等人进行口头表扬,不颁发证书和奖金。理由是担心颁发这些奖励引起上级组织的反感。现在只宣传取得的结果不宣传采取的措施,问题应该不大。
马春华只好对自己的几个亲信进行安抚,承诺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
马春华除了这个方面有点郁闷外,其他的都可以说是心花怒放:在揽项目这件事上,他取得了一个巨大的胜利,争取过程中的大部分思路都是按他设计的。
随着项目的落实下来,相关合同的签订,马春华的人望一下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台、报纸到处宣传马春华市长有胆识、有魄力,敢于采取断然措施。
马春华还代表市委市政府接受了记者的联合采访,他在摄像头前侃侃而谈。他真正是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形、广播里有声。在这一段时间里,踌躇满志的他见了谁都是笑眯眯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587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587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78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Robin谢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