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山君大体能预料到林光玄对他身份的猜测。/p
虽然知道师傅曾在茅山内门混过,但毛山福很少提起那段岁月的细节。/p
阴差阳错“被认定”为茅山秘术传人,倒是帮他掩盖了龙灵指的存在。/p
之前他只是将师傅毛山福当做招摇撞骗的民间修士。/p
如今看来,当自己以为师傅伪装茅山明在第二层时,他实际上已经出了大气层。/p
走在幽暗的古墓通道中,毛山君甚至想到了一种不愿意面对的可能。/p
或许,毛山福这个名字,也只是师傅的马甲之一。/p
所谓毛山万法宗的全部信息,他都是从师傅口中听说。/p
历代祖师记载都在天书玉髓中,为何却大多没留下名讳?/p
师傅是如何知道操纵龙气的法门,并将龙符刻在自己身上,以至于董秦晚必须借助他才能使用八部龙甲?/p
谜团一个接着一个,如同一柄柄匕首,扎进毛山君识海中,搅得他头疼欲裂。/p
他恨不得现在就跑到毛山福面前,将这些问题一个个质问清楚。/p
数丈距离后,微弱的月光也完全消失,毛山君彻底融入黑暗。/p
他用力晃了晃脑袋,这才发现是元灵解魂自动运转,耗用了大量魂力,让他思维运转速度产生了小幅下降。/p
神念继续探查已经解析的部分,脚下动作不停,同时运转法眼,在黑暗中也能看清大部分事物。/p
通道宽度逐渐增加,坡度向地下延伸。/p
当啷一声,脚下似乎不经意间踢到了某个石块。/p
石块翻滚,在空旷通道中发出一连串的回声。/p
毛山君停下脚步,放出蝎妖黑甲。/p
模样狰狞的黑尸蝎向前一窜,冲进墓道深处。/p
片刻后,黑甲双螯高举,夹着半块陶制碎片,爬回毛山君身边。/p
毛山君将陶片拿在手中把玩了片刻,神念翻动任嚣鬼体记忆,暗道一声果然如此。/p
他深吸口气,阴翼法袍无风自浮,整个人便如同巨大蝙蝠一般,加速遁入通道深处。/p
……/p
按照任嚣记忆,避开数种机关暗器,毛山君站到了通道边缘。/p
脚下是一件已经破碎的秦兵陶俑,头部破了个大洞,动作似乎在拼命向洞口挣扎。/p
通道深处陶山数量越来越多,这是第一件能够看出完整模样的陶器。/p
眼中红芒闪过,黑暗不能阻挡他的视野分毫,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映入眼帘——/p
面积足有篮球场大小的巨大深坑中。/p
数千件古代秦兵打扮的陶俑,拥挤在通道一侧。/p
陶俑堆砌成人墙,似乎在拼命挣扎,想要爬出深坑,逃出古墓。/p
在刚刚那陶俑爬上通道的瞬间,一切好似被定格了般,凝固不动。/p
陶俑脸上惊恐、疯狂、扭曲的表情清晰可见。/p
视线越过诡异的陶俑,地坑地势起伏不定,好似放大数百倍的沙盘地图。/p
尽管与现在有微小差别,但毛山君还是一眼就看出,其模拟地正是如今东广省附近的山川地脉。/p
山川之间,流淌着闪烁着银光的汞液,宛如蜿蜒的江河湖泊。/p
银汞汇入地坑中央,铭刻着无数玄妙纹路的青铜平台。/p
平台四周,整齐地跪着数百神情悲壮的秦兵陶俑。/p
平台上面放着黑红色的棺材,棺材盖随意地丢在青铜台一角,里面已经空无一物。/p
棺材旁边摆着座样式古朴,透着恢弘大气的青铜巨鼎。/p
毛山君凝视片刻,抬起头,望向巨坑穹顶。/p
果然有成千上百或大或小的凹槽,按照星斗位置排列。/p
“以地势为江山,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以陨星为日,上具天文,下具地理。”/p
“谁能想到,始皇帝气魄如此之大!”/p
结合任嚣鬼体中残留的记忆,毛山君大体明白了眼前古墓来源。/p
始皇帝“事死如事生”,除了建造后世广为人知的秦始皇陵外,还在秦朝疆域内兴建了九座郡尉墓。/p
每座郡尉墓兴建在一条中原龙脉节点之上,墓中规格器物完全是小一号的秦始皇陵。/p
始皇帝曾派人西去,想要求西王母不死之法,也曾派术士出海,求海外仙山不死神药。/p
两者都没成功。/p
既然无法长生,那就为死后做好准备!/p
他大力修建陵寝,内藏百万兵马俑,以期有朝一日,重生归来!/p
陵墓中的兵马器物也将随之重见天日,统治世间。/p
这样还不够!/p
王者归来之时,他要九州齐动,天下归服!/p
九州郡尉墓应运而生!/p
按照始皇帝设想,在他重生后,中原各地郡尉重新响应始皇御令,为他维持秦朝疆域完整!/p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p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p
这就是始皇帝的气概!/p
秦始皇陵在史书中还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九州郡尉则完全墓湮没在历史记忆中,少有人知。/p
岭南地区最后才被秦朝征服,所以此墓尚未完工,洞顶凹槽内还没来得及安放陨星和宝石。/p
任嚣并不知道整个九州陵墓体系的全部内容,秦始皇死前是否完成了计划准备,他也不得而知。/p
在被赵佗下毒暗算后,没有背叛的亲兵护送濒死的任嚣,进入了这座尚未完工的郡尉墓中。/p
赵佗派来的追兵随之进入古墓,本想将任嚣赶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584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584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22章 始皇气魄)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李君时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