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宋时明月- 第二百九十六章 畅想当侠客的孩子(3/3)

文/赤虎
宋时明月 | 本章字数:1510  | 宋时明月txt下载 | 宋时明月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重生北宋之杨家九郎精灵之开局假装天王我没想当大剑豪啊神秘复苏之开局就无敌(魔改神秘复苏)我能看见秘藏三国大骗子蜜色甜婚:总裁爹地送上门双面人生之我在明朝当驸马特种兵之全能系统我究竟重生到哪儿了我,开局送给嬴政新手礼包始于山顶洞人
欲言又止。

他想说的是,赵兴在海南,瞒着朝廷弄那么大的基业,到底想做什么?这种事,有时候只要想一想,就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海南是素来的穷困之地。不去海南之前。苏轼曾把海南想象的非常穷困——一个连粮食都要大陆供应的地方,能养活多少士兵与官员。但到了海南之后。苏轼发现赵兴已经在海南秘密的开出十万亩田地,这些田地是赵兴地糖业基地,专门制造糖霜贩售阿拉伯。

为了出售这些糖,赵兴还在附近的港湾开辟了一座码头。这座码头隐藏的非常隐蔽,它是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封闭环境,若不是董必将苏轼赶出昌化军,后来苏轼又被赵兴接入那座船厂安置,苏东坡甚至不会知道近在咫尺的地方还隐藏着如此一个巨港。

当初苏轼被赶出昌化军后,港口留守地程族弟子便将他接入造船厂。苏轼是个细心人,马上发现这船厂有可能是亚洲最大的造船厂,它雇用了两万名工人,其中不乏阿拉伯造船名匠与越南、大宋泉州造船高手,此外,还有数千名昆仑奴,而他们制造的铁龙骨大船,正是赵兴船队最常见的主力船种。

苏轼以前一直纳闷,赵兴船队那些怪船从哪里来,到了海南这个码头区,他这才发现——原来这个港湾才是赵兴地根基。这可能赵兴最大的秘密。

联想到赵兴第一次出海时的经历,苏轼已经隐约搞清了赵兴的发展脉络:他就是依托这个港口,从大宋境内以及周边各国招聘水手与造船匠,从而发展出自己庞大的船队。经过十年经营,已经把这片港口经营的像铁桶般严密,附近的黎民都在码头区的胡萝卜加大棒地吸引下,有意识的屏蔽外界消息,结果,这个巨大的造船场在大宋境内反而显得默默无闻。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赵兴弄这么大的基业,却又不想人知道,他为的什么,想造反吗?

苏轼不认为赵兴想造反,因为从传统来看,无论水军势力多么强大,陆地上的争伐,终究要在一城一池之间进行,没有强大的陆军,根本不可能实现篡国地图谋。而赵兴似乎没有在海南训练陆军,据苏轼得到地消息,赵兴在广州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训练了数千士兵,靠这数千士兵是不可能打败大宋百万禁军的。

耐下心来,苏轼静心观察港口地运作,他发现这片港口的运行机制很奇怪。他从没听说赵兴登岛来视察过这片基地,但基地却运行的非常良好。

几经探查,苏轼发现管理这片码头区的是一个叫做“公司”的管理机构,公司里的官员来源很杂,有一部分来源于大宋,似乎是正宗大宋海商,而另一部分则是由一些蕃人组成,其中既有白人,也有大食商人,还有一部分高丽人、倭国人、交趾人……

这样一个人员构成复杂的管理机构,居然运行很良好,这让苏轼可纳闷了。

苏轼还想进一步了解下去,但时间已经容不得他过于深入的探察了。自攻陷大理王都后,赵兴的声誉在两广境内上升到顶点,这时,赵兴似乎也无所顾忌,他直接派船将苏轼的家眷接来广州,名义上就是打算将孩子托付给苏轼启蒙,实际上是想给苏轼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苏轼是个尊重朝廷法度的人,进入赵兴的府院之后,他一直想跟赵兴交流几句,但总没有时间,心里揣着无数疑问,这让苏轼感觉心头沉甸甸的,他比往常显得少言寡语。

这时,赵兴正在跟他的孩子交流,他先问赵风:“你知道师公为什么给你起名为赵风吗?”

赵风拱了拱手,拘谨的回答:“师公是想让我‘乘风直上九千里’,胸中常怀鲲鹏之志,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所以字子枢。”

赵兴和蔼的笑着问:“你能做到吗?”

赵风拱拱手,回答:“嫡父,孩儿不奢望能做到父亲所拥有的才能,惟愿紧守这份家业,照顾好兄弟姐妹。我以为,如此便已足够了。”

赵兴咂了咂嘴:“虽然差强人意,但也是一个‘守户之犬’,也罢!小海,你想做什么?”

小儿子小海眨着他那亮晶晶的眼睛,回答:“我最希望仗剑行千里,饱览天下风景,能够像师公那样,留下几篇传世名作,也便够了,余无多求!”

赵兴晕了:我竟然生了个侠客儿子。


状态提示: 第二百九十六章 畅想当侠客的孩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百九十六章 畅想当侠客的孩子(3/3) 返回《宋时明月》目录下一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亡国之君的眼泪(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