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回到南明当王爷- 第120章 崇祯之怒【一更(3k)】(2/2)

文/鱼窝
回到南明当王爷 | 本章字数:1157  | 回到南明当王爷txt下载 | 回到南明当王爷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都市神兵立隋擎国疯狂的三国猛士回明末日雇佣军君临三国之无双帝王大国崛起之铁血枭雄重生之抗美援朝大宋好屠夫黑田家的战国隋唐大魔王
泽说道,“自从辞了江阴典史之职,这阎老弟便闲赋在家,以耕读为乐,不再过问官场之事。”

“不尽然,阎应元若是真的醉心耕读,那又何必冒着生命危险组织乡勇保卫乡里,抗击匪寇。”

朱琳泽并不认同的陈明逢的观点,阎应元的确有心归隐,但同时也心系天下苍生,要不然在明朝大厦已倾之时,阎应元也不会挺身而出,带领江阴百姓抗清,直至最后战死。

既然阎应元不愿出仕,朱琳泽也不好强求。

“王爷,听闻竹堑即将开港,江南的同行们托陈某来问问王爷,竹堑何时开港,开港之后,我等是否能在竹堑设立商馆、会馆?”陈明逢径直问道。

去年沈廷扬在江南各地大量采买丝绵之时,陈明逢也贡献了三千匹绸缎和两千匹棉布。靠着这三千匹绸缎和两千匹棉布的利润,陈家今年所获之利倍于往年。

这一次为沈廷扬提供丝绵的江南商贾都赚的盆满钵满,那些观望犹豫不决的丝绵商贾则是后悔的捶胸顿足。

郑芝龙的吃相的太难看,朱琳泽一下子返给这些江南丝绵商两倍于郑成功的利润这对江南的丝绵商人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去年那些观望不前,手里压着丝绵不肯给沈廷扬提供丝货、棉货的商人现在也都蠢蠢欲动。

朱琳泽知道这些丝绵商人的顾虑,郑芝龙经营闽台地区近二十年,底蕴之雄厚远不是朱琳泽能比的。这些丝绵商人对朱琳泽开台一事没有信心。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琳泽已经在竹堑成功安置了两三万移民,开辟了和佛郎机人的通商渠道,甚至还一度粉碎了郑芝龙企图攻占竹堑的阴谋,让郑芝龙赔了老弟又折兵。这些迹象都表明,这个年轻的藩王在台海地区和郑芝龙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虽然现在头子朱琳泽要冒很大的风险,但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因此陈明逢此行除了给朱琳泽送粮米犒军之外,也是替江南的丝绵商人来探探朱琳泽的口风。

江南丝绵商人的用意也很明显,他们想越过朱琳泽减少朱琳泽的中间经手的环节和西洋商人进行贸易,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一点无可厚非,换做朱琳泽是这些江南丝绵商人他也会这么做。

等竹堑发展起来之后需要更多的物资,对物资的需求种类也更加繁杂。朱琳泽往后也没那么多精力包办所有的物资采购和运输,日后竹堑发展所需的种种物资还是需要依靠这些商人。这些商人采购运输物资的效率要远比朱琳泽高。

丝绵商人不仅仅只单纯经营丝绵,丝绵只是他们主营的业务。比如这个陈明逢,主营书籍刻印,但陈家也兼营丝绵。

只是现在朱琳泽还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不能像郑芝龙一样每年在东洋、南洋地区收取巨额的保护费。再者竹堑才刚刚开发一年不到,基础设施比较差,竹堑港的吞吐能力比较有限,停泊朱琳泽自己的那些舰船都比较勉强,更不用说接纳江南商人的商船了。

最重要的一点,竹堑目前的税收体系还没搭建起来,负责税收的人才尚在培养之中。朱琳泽不想在竹堑的税收体系没成熟之前就接待这些江南商人。

朱琳泽现在是用银子来砸军队,这两年他还需要靠丝绵的巨利养军,并不打算出让其中的利润。


状态提示: 第120章 崇祯之怒【一更(3k)】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120章 崇祯之怒【一更(3k)】(2/2) 返回《回到南明当王爷》目录下一章:第121章 重返南京【二更】(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