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以什么出名,倡导白话文,这是他的人生得意之作。27岁那年,从米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领导了人人追捧的新文花云动,一时间可以说是风头无两。
当然了,有了名声自然就有财富了。据不完全统计,胡博士的每个月收入可达1500银元,这可是大数目。
不仅吃香喝辣,而且还超滋润,每天除了安于享受,就是和一帮文化人应酬。那个时候的他,可以说是人生巅峰时期,住着,家里还有6个佣人伺候着,说是人上人也不为过。
但是,这样的日子也没持续多少年,老天爷的玩笑就来了。前年,他离开魔都,独自一个人前往米国,那时他已经59岁了。59岁,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已经是儿孙满堂,膝下成群的状态了,但是此时的胡博士,却才刚刚开始他的漂泊之旅。
如果说,他要知道自己晚年会过得这么凄惨,他一定不会乱花钱的,更不会各处接济别人。胡博士虽然说以前工资很高,但是很可惜,他没有任何的存款,而且按照他花钱这么大手大脚的路子,来米国,就只能吃苦了。
本来在华夏,他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来了米国,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老人。这估计也是他自己不想看到,也不愿接受的吧。
在米国的日子,对于胡博士来说,就像噩梦一般,最近和张姨聚会打牌的时候,也忍不住说:“很痛苦”。
他现在住的地方原本是他之前卸任驻米大使的住处,只是现在却完全不是从前的光景了。刚开始,他还是保持着自己的高水准物质生活,但是在米国的他却无人问津,只能坐吃山空,渐渐地自己那点小钱早就造完了。
后来他夫人也来了米国,两人过的真是捉襟见肘,开始的时候,他还想着请人来打扫公寓,但是后来连请人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两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就只能在这个陌生的国家,亲力亲为。任何事情都要自己来做。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清理杂物,这样的日子对于老人来说,本来就已经困难了,更何况是之前养尊处优的他们。
张阿丽问过他,以他这个身份,还有学问,找一份工作不是很简单的事吗?胡博士告诉她,他在米国人的眼里,其实只有空头衔而已,最近就连他去图书馆做馆长的工作都被他的助理给抢了。
原因是他的年薪是5200美元,而他的助理只要3480美元,这就很尴尬了,普林斯顿大学自然就考虑年薪少的助理了,而他也就只能辞职回家了,更可笑的是,他们还是保留了他馆长的头衔,想来是为了照顾他的面子。
“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你哪里来这么多同情心?”
“你不是说南洋很缺人才吗?我这是帮你拉人呀!”
周启仁哭笑不得的说:“好吧,让你费心了.....”
车子开到纽约八十一街公寓大厦前,周启仁把张阿丽小心扶上了五楼。
敲了敲门,一个老太太打开了门,看到是张阿丽,连忙请两人进去。
正好胡博士出去买酒了,老太太招呼完了就去厨房里忙活着。
张阿丽放下拐杖,慢慢走过去帮忙,老太太叹气道:“你肚子里有了孩子,腿还受了伤,不在沙发上躺着,来厨房干什么呀?”
“我腿好得差不多啦,我跟阿仁学会做好多菜,我来给您露一手。”张阿丽一边随口说着,一边弯腰切菜。
“你还是回屋歇着吧,我来我来。”老太太凑过去想要将她手里的菜刀夺过来,张阿丽连忙闪躲,老太太斥责道:“你干嘛呢,小心手!”
“交给我来吧,您歇着。”
“你会切菜嘛。”
“我会。”
老太太白了张阿丽一眼:“打牌的时候,你妈说你就会吃。”
张阿丽从她手里拿过菜刀,将她挤到一旁,然后小心翼翼的一下一下的切起了土豆。
“谁说我不会的,您看,我这不是切的很好啊。不就是土豆丝嘛!”
老太太有些意外:“你什么时候学会用刀的?”
“吓到了吧,前段时候跟阿仁学的,他传授我很多知识。您看怎么样?”
“握刀的姿势倒是挺标准的。”
张阿丽有些得意,有心想要显摆一下,切菜的速度渐渐加快…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你这切的是土豆丝吗?都成薯条了。得得得,你还是一边呆着去吧。”老太太又把刀给夺了回去,将张阿丽挤开,然后一边示范一边说:“看到没,要这么切。”
张阿丽站在一旁仔细观瞧,老太太的手法确实又快又稳,土豆丝细的就跟用刨丝器弄出来的一样。
张阿丽忍不住拍手赞道:“还是阿姨您专业。快的我都看不清楚了,您再切一个。”
老太太又切了一个土豆,张阿丽还夸,老太太还切,最后切了一大筐土豆丝,张阿丽还在夸。老太太双手扶腰,喘着气说:“行了行了,你别在这儿呆着了,回屋躺着去吧。”
“我就想在这儿看着您做饭。”
“做饭有什么好看的。”
“主要是看您做饭,看着您做饭,我心里特别踏实。”张阿丽好奇问道,“阿姨,您当时就是凭这把菜刀逼退了米国小贼,还让胡博士一辈子不敢说离婚这俩字的?”
老太太斜瞪了张阿丽一眼:“你别在这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382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382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43章 利刃)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月纶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