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燕王已经不是那个无所顾忌,一马无前的少年了。
他现在已经有了妻子,有了孩子,还有一批信服、忠于自己的部下。
所以,燕王朱棣此时不能退。
短短几天,燕王朱棣就控制了北平城。
然而仅仅是一地之力是不够的。
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朱棣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
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
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
七月十八,永平府归附。
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朱棣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
可以说燕王朱棣在前期进展的十分顺利。
然而此时身披玄甲的朱棣抬头看了看灰沉的天空,他已经知道朝廷真正得到大军要来了。
然而此时身在南京的朱允炆可十分的难受。
他的爷爷厉害是厉害,但是太狠了!
直到出兵的那一刻,朱允炆才发现自己竟然无人可用!
反观朱棣,虽然人家士兵不多,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战斗的军队可是一支虎狼之师!
更别说燕王朱棣的领军能力本来就十分的强悍,连自己的爷爷朱元璋都忍不住夸赞。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他只能任用垂垂老矣的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
而其他的副将军也只能任用李坚这样的人了。
如此,十三万大军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
虽然将领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此时的朱允炆的整体实力还是远远强过北平的燕王朱棣。
此时已经没有后顾之忧的朱棣明白一味的坚守是完全没有作用的。
自己要做的就是出击,出击,还是出击。
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响应自己。
于是在八月十三日耿炳文到达真定的时候燕王朱棣就已经策划好了策略。
在八月十五日,燕军趁明军没有防备,偷袭雄县,然后又利用伏击击败了鄚州的援兵,最后也是攻克了鄚州。
最后燕王朱棣也是在滹沱河北岸大败明军的主力部队,耿炳文只得逃入真定城中。
建文帝朱允炆听到耿炳文兵败后也是大吃一惊,然而自己这里是真的没有将领了。
所以在黄子澄的推荐之下,任用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李景隆本来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最多也是纸上谈兵罢了。
所以朱棣一听到李景隆当上的大将军,也忍不住感叹到这是天助我也。
最后,李景隆也是成功葬送了自己统领的五十万大军。
最后建文帝看到不行了,只得遣使议和以求缓。
最后在东昌之战中本来朱棣就要被盛庸给围杀了,但是由于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所以都不敢伤害朱棣。
但是他们又难以活捉骑着马的朱棣,所以朱棣到最后还是跑了。
而这一场大胜也是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的一场大胜了。
后来又是因为朱允炆这道旨意,那些拿着枪弩的士兵都不敢对着朱棣开枪,在后面的战斗之中,明军节节败退。
在灵璧之战后朱棣攻破南京。
而朱允炆也不知所踪。
在南京继位之后燕王朱棣可不是一个软弱的主子。
刚登基就大开杀戒,和他老爹在这一点上朱棣做的是非常相像。
不过朱棣杀的并不是有功之臣么瑞反对自己的官员。
然而朱棣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帝王,在继位之后他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便是恢复民生,免除赋税,接着便是兴办学校并且对靖难的功臣。
永乐元年,立北平布政司为京师,诏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三年,郑和下西洋。
永乐四年,以朱能为征夷将军,讨伐安南。最后安南被改为交趾,并且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此后安南属于大明。
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
自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朱棣一共五次北伐蒙古,使得蒙古的势力进一步削弱。
而朱棣也在第五次亲征班师时病逝。
“人生真短,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然而帝王终究是一个人,一个不在普通位置的普通人罢了。
在朱棣统治期间,大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为“永乐盛世”。
作为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其实做的也不错,可惜死的太早了,才继位几个月就去世了。
朱棣的孙子做的也不错,承袭了他老爹朱高炽宽松治国,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而这也被后世称为“仁宣之治”。
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7]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外患不大,由于朱棣的南征北战,大明的国威让周围的国家都震颤不已,直到几十年后才差点葬送于某位皇帝之手。
可惜的是,朱瞻基死的也早,三十八岁就挂了。
从此,大明就开始风雨飘摇的年代。
做完这个视频之后杨空也是深深地伸了一个懒腰。
做个视频真的是不容易啊!
不光对话要和视频相匹配,背景音乐也要跟着视频里面的画面变化而变化。
不过总的来说朱棣这位帝王的经历还是比较传奇的。
所以杨空也把他列入了十大帝王之中。
可以说在大一统时期里作为藩王夺得天下的也只有朱棣一人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375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375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章 朱棣(终))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道友带我渡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