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苏越忙着拜访年岁很高的母亲。
苏越母亲今年已经九十五岁了,没有来西洲之前就是她在专业护理。
苏越接到月嫂任务后,就把母亲送到自己亲姐那里了。她们家也有一个小女孩比西楚小一岁,对章晓纯引了老二这件事挺关注的。
这天苏越和章子山去看望母亲,走到后听到麻将声。
苏越一看母亲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就像有千条蚯蚓爬过,留下很深的沟渠…“妈…”
老人扭头一看是三女苏越,“可回来了!怎么不把西月带回来?不是已经满月了吗?应该一起回来的!”
章子山一口接过来说,“太小了。我们家里没有章晓纯家里方便,而且我们这里的西北风可比西洲刮的厉害,还是大一点再回来。”
苏越母亲愁着脸,“我知不知道能活到那时候吧!”
“老妈你这说的,看你这个身板还能坐着打麻将,一定能看到。”章子山称赞一番。
“年岁大的人活一天就少一天,暑假一定得让我看看这最小的重重。”
老人有些沮丧,但眼里也涌出一股坚毅。日子很长,都快活到百岁了,看了很多有些寿短的人看不到的风景。
只要你坚持明天会更好,就能够看到不错的风景。
“一定的。”章子山保证。
老人关心地问,“奶水还够吗?好不好哄睡…”
苏越被亲友围着问,她亲姐苏青很好奇,“新生儿不太好哄睡,你用了什么绝招呢?”
苏越就像跨越过无数艰难险阻,长叹一口气,“你们知道哥伦布发现欧亚新大陆吧?”
章子山纠错道,“哥伦布发现的不是欧亚新大陆,而是美洲。”
苏越承认,“这个我知道,就是他把灾难带给了印第安人…”
“苏越这与发现新大陆有什么关系呀?”苏青插言。
“没关系。我是想说,哄娃方式千万种,都实际存在,没什么新意。但每个娃都取一种自己需要的…”
苏越又说,“我得去试。去找西月喜欢的那一种哄娃方式。”
苏青问道,“你找到了吗?”
“开始试了好多种,都不是很满意。后来我发觉她喜欢我的声音。”
章子山有话说,“哎呀!西月,姥姥欺负你不识人呀!一个南瓜腔有啥好听的?”
“哎!你可别小看了我这个老南瓜腔,她一生下来就特喜欢听,听惯了就像唱歌一样好听。”苏越说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我就试着用南瓜腔,给她读成语接龙。这个信天游一样来来回回,每字重复两次,听起来有韵律感。”
苏青再次打断…“她听得懂吗?”
“我一开始是为了给她营造一个学习氛围,让她爱上知识,爱上学习。”
“后来我想在她要睡觉时,放给她听…”
“一个人的声音太单调了,我就把厨房里的擀面杖拿来,敲打着,这不就有点节奏感…”
“我把它录下来,反复放;后来又录了诗歌,故事,都是用手机录音功能…”
“录这些主要是哄睡觉。但是这些声音究竟是不能回环放,总要摆弄手机。你们不知道抱着嚎哭不休的婴儿,哪有时间让你不停地翻手机,极不方便…”
苏青说,“不都是这样的。只恨自己没有三只手,可以多余一个去调节…”
“我就把韵律感更强的笠翁对韵,抄写三段贴墙上,有事没事就抱着西月,读给她听…”
“效果怎么样?”苏青问。
“棒极了!”苏越讲的眉飞色舞,眼里放光,真的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西月超级喜欢,一听就笑!”
“可算找到方法了。”苏越说的很兴奋。
“一听就睡着了吗?”苏青又急切地问。
“是呀!开始一听就笑,多听一会就睡着了。这种方法哄娃超级见效。”
章子山一本正经地说,“这样坚持下去,不仅奶自己会背了。而且她会说话以后,就会在反反复复之中记下了这些经典的句子。”
苏越母亲听了两天没插言,这会儿也说,“这是个好办法。明等你们儿子生老二了,也这么念。”
“我可不行。有很多古字我不认识,这读错了不是让人笑话。”苏青忙摇头。
“你听我继续讲,我还没讲完啥。”苏越还有续集。
“我也觉得这种方法好,就连续读了三天,果然我自己也会背了。以前总想记着这些东西,多了解韵律,欣赏古典故事,特别对写对联,创作诗歌都有帮助。”
苏青道,“有这么多好处?”
“那当然了。《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被称为华人最优美的古典童谣,里面涉及许多历史典故、人物、地理知识。我熟背了一东的前三段,认识了不少生僻的古字。”苏越介绍了这两个少儿读本的好处。
苏青不与为然地说,“你是瞎搞呀!这么一丁点娃,你费再多的功夫等于给她增加噪音。我算听出来了,你越读她会越兴奋。你别把她脑子读糊了…”
“你说对了!就是给她听噪音,就是这些读书的白噪音,才能把她带入梦乡。”
苏青坚持自己的观点,“你这完全是为自己在补课!”
苏越老妈也在笑,“是你自己想学,打着西月的招牌。”
“好哇!你们就是这样打击我的积极性,你们等着瞧好了。”苏越不服气一屁股坐下。
章子山出来圆场,“我认为搞得对!起码西月睡着了,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36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36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7章 白噪音)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紫树馨月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