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长安,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还真找不到这个词,不论是锦绣未央,还是繁华,都太片面,中秋之夜的长安,彻底化身不夜城。
这一天,长安取消宵禁,打破坊市分离的生活格局,长安城中大大小小的街道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居高临下,整个长安在花灯的映称下如同白昼。
每逢元宵和中秋,长安城中形形色色的花灯争奇斗艳,还有不少文人学子,官宦子弟会聚在一起比斗诗词。
灯会上的斗诗可不是摆个擂台一个一个上去念,而是所有参赛的人要自己准备一个花灯,然后将自己的诗词写在灯上供人观赏,观赏的人可以花一点钱买上一根绸带,如果觉得诗词写的不错,就把绸带系在这个灯上,等到子时一过,获得绸带最多的就是今晚的魁首。
此时的大唐和历史上的贞观开元一样,风气开放,甚至比那个唐朝还要开放,男女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每到节日这天长安城中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年轻女子随处可见。
收到了北方传来的捷报,柳瑶光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在和胡国公府交好的几个国公府女眷的邀请下,她也难得的走出大门,来见证今晚的长安盛况。
“瑶光姐姐,我觉得这首诗写的不错。
蟾宫月桂浸寒光,壁奎分寒露微妆。
今夕明月复何夕,淹留长望是他乡。
这位公子肯定是离家很久,思念家乡了。”
“我喜欢这首,
皓月当空车如龙,繁星点点夜朦胧。
灯下古都情正浓,四海升平世渐荣。
佳人凭栏意千般,今夜曲中梦长安。
河山壮丽景斑斓,细雨微风酒正酣。
这位公子写的长安实在太美了,就像仙境一样。”
“秋风瑟瑟月正皎,寒夜微凉桂花香。
清影袅袅烟波渺,举目共看皓月光。
千里婵娟心遥遥,思乡意浓情何放。
梦归故里路迢迢,游子只影行远方。
姐姐们不觉得这位公子的叠字用的很妙吗,一个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游子,中秋之夜思念远方的家人,但是山高路远,他无法回去,只在带着这份思念一个人默默向前。
清冷的月光,孤单的身影,我好像看到了那副画面。”
和身边几个正在嬉戏打闹的女孩不同,明显比她们年长几岁的柳瑶光就恬静的多,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花灯,纤细修长的手指轻轻拽着花灯上挂着的诗词。
几个女孩也围到柳瑶光身边,开始欣赏她们眼前的花灯,这盏灯上写的是一首词,在这个诗歌的巅峰时代确实有点特立独行。
“火树骤绽银花放,夜未央,语喧闹。星河坠凡人世嚣,点点眼缭绕。烛火未湮笑未歇,一瞬梦千年。
月明星稀,秋风归期。青灯不解明月寂。广寒正当空,花灯明如昼。明月西风秋正俏,天上人间。
看来瑶光姐姐的眼光比我们还好,不愧是大才女”
柳瑶光听到这样的吹捧,也终于忍不住轻笑道:“几位妹妹可别取笑我了,我只是觉得这里满眼都是诗歌,这首词有些一枝独秀的味道……”
柳瑶光话说到一半,突然,她感觉到以后侧后方有一道寒光闪过,赶忙将刚才说话的那个女孩一把推开,自己也迅速侧身。
几乎同一时间,一片散发着寒光的利刃几乎擦着她的鬓角而过,斩断了几缕青丝。
一击失手,短短几息之后,四个手持长剑,穿着夜行服,蒙着面的人出现在她们身边,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围住柳瑶光,很显然,这几个黑衣人就是冲她来的。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长安的繁华,周围游玩的人纷纷想逃离这个地方,场面顿时有些混乱。
四个黑衣人没有废话,趁着人群混乱,举起长剑朝柳瑶光杀去,他们动作迅速,每个人瞄准的都是要害部位。
“瑶光姐姐……”
和柳瑶光一起的几个女孩也被吓破了胆,他们带的护卫虽然离他们不远,但是现在十分混乱,他们也被慌乱的人群困住了。
“叮……”
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惊醒了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死亡的柳瑶光,此时在她的身前,又多了一个黑衣人,和另外四个不同的是,这个黑衣人手持一把巴掌大小的匕首,脸上带着一个面具。
另外四个黑衣人如临大敌般看着将他们截胡的这个人,唯一露在外面的眼睛里满是忌惮,刚才就是这个人,只用了一招,就逼退了他们四个。
四个黑衣人互相点头,再次一拥而上,手持匕首的黑衣人将匕首反握,一跃而起,一招,又是只用了一招,四个黑衣人就躺下了两个,地上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
剩下的两个黑衣人眼看情况不妙,一左一右,几步跳上两边房屋的屋顶扬长而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22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2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2章 刺杀)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寒风易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