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初年,突厥二十万雄兵南下?”
魏征站在一旁,虽然是一言不发,但心中亦是暗暗惊诧。
突厥人毫无人性。
千年以来,草原始终是中原王朝的死敌,所过之处,突厥人无恶不作,天下百姓生灵涂炭。
“现在就是贞观初年啊。”
“若是我当下组织人刺杀了李世民,大唐还有谁能统一号令军队,阻挡住突厥人的步伐?”
魏征虽然想为旧主隐太子报仇,杀死李世民,但他也胸怀天下苍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大义当前,危机迫在眉急......”
“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就让你这不孝不仁之徒多活一阵子,等你组织军队,抵抗了突厥人,我再取你狗命!”
纠结良久,魏征狠狠地瞪了李世民一眼,方才咬牙做下了这个决定,推迟刺杀李世民的计划。
紧接着。
虚空中金色文字浮现,第三道题目出现了。
【请问以下的名言,是出自哪位千古名臣之口,用来劝谏李世民的?】
【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注:此言为李世民褒奖该位千古名臣所说。】
甲:长孙无忌
乙:房玄龄
丙:杜如晦
丁:魏征
看到这个问题,再看完答案,长孙无忌顿时就笑了。
“这个千古名臣不是我还能是谁?”
“我可功臣第一,当今皇后的亲哥哥,权位之重,名声之盛,可谓只在皇帝一人之下。”
“想不到啊,后世之人,竟然对我长孙无忌的评价如此之高,千古名臣啊!”
“陛下能不能名垂青史我是不知道了,但我肯定是能千古流芳的。”
“啧啧,这岂能不让我感到激动呢?”
不知不觉间,长孙无忌胸膛挺起,身体都显得伟岸了几分。
“无忌,这道题你又怎么看啊?”
李世民心理有些不太是滋味,如果题目换做是他乃千古一帝,哪位臣子劝谏他的话,那才好啊。
这可倒好,自己苦心孤诣,没成千古一帝。
手下的大臣倒是千古流芳了。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这道题目,还是交给太子殿下来分析比较好。”
长孙无忌已经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千古名臣就要有千古名臣的风范!
总不能王婆卖瓜,自己吹嘘自己吧?
这种事情,要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才动听啊。
“承乾,你来分析分析,这道题目应该选谁?”
说实话,虽然看着长孙无忌这个大舅子,眼前这幅志得意满的表情,李世民心中有些不爽。
但他也认为,这题目中的千古名臣,十有八九应该就是长孙无忌。
“谨遵父皇旨意。”
经过第一个题目之后,李承乾变得比以前恭敬的多。
而后解释道:“依儿臣看来,这第一句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与第二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首先,必定是一个有才学之人说出来的,若无才,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题目中的四个选项,前三人都是博览群书之人,谁说出来的,儿臣都不会感觉到意外。”
“这魏征嘛,儿臣不了解。”
李承乾瞥了一眼魏征,摸着下巴分析。
其实,魏征的才学,他是十分清楚的,但魏征作为隐太子的余党,身份极其敏感。
而且不久前拔剑就要杀李世民,李承乾怎敢为魏征说话?
“哼!”
魏征冷眼相对,我不稀罕!
但有人特别在意啊......
长孙无忌急忙向李承乾投来了一个眼神,意思不言而喻:“太子殿下啊,我可是你的亲舅舅,你可别瞎选啊。”
李承乾回敬一个眼神:“我办事,舅舅你放心。”
接着继续道:“千古名臣,最重要的,就在这个名臣的名字上面,如果当世都不出名,又岂能载入史册?”
“儿臣认为,能说出这种具备人生哲理,有大智慧之言的,必定是长孙大人无疑。”
李承乾供着手,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他特地将称呼长孙无忌为长孙大人,而不是叫舅舅,以显示出自己的公平公正。
“咳咳。”
长孙无忌轻咳两声,背负双手,做得有模有样。
见他这个样子,李世民更不爽了,他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转头问李泰道:“泰儿,你认为呢?”
“启禀父皇,儿子也认为是舅舅。”
李泰还一直想着要与太子争夺诸君之位的事,自然不敢得罪这个除了皇帝,最具权势大唐人物。
“失望!这小兔崽子怎么就不懂得你父皇的心意呢?”
李世民轻叹摇头。
他又转身,想问魏征,但还是止住了,这人现在对他有敌意,肯定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李世民不想自找没趣。
“陛下,该您选择答案了。”
见李世民扭扭捏捏半晌,长孙无忌不动声色的提醒。
“这还用说吗?”
“能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之人,肯定是无忌你啊。”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说完,立马就给出选择。
“朕选择丁!”
“陛下,微臣是......”
长孙无忌“甲”字还没有出口,却是眼睛一瞟,已经看见了虚空中浮现出来的答案。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183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18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章 魏征啊,跟着朕混能名垂千古,你来不?)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乾坤疮痍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