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行就是个消息集散地,随着越来越多牙行的人到珠窝村这边来收稻,珠窝村这边有巨大用工缺口的消息,便在长安城传开了。
那些还在找活干的百姓,纷纷离开长安城,沿着以南的方向走。
因为有许多人家有意要请人帮忙收稻,所以只要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干活不偷懒,基本上都能够找到活干。
与此同时,亩产千斤的稻谷的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证实为真,如此高的产量,在长安城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到这边来找活干,也有人来这边探求稻谷亩产千斤的种植方法。
有关杂交水稻的事儿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很容易便能打听到。
能够高产的原因,是因为种植了苏家售卖的杂交水稻稻种,以至于有了现在亩产千斤粮食的神话。
无论是穷苦人家,亦或是有钱人家,当然都想要让自家的土地,种植上这种高产稻。
不出意外的,兔儿山整日都被那些求购高产稻种的百姓给包围了。
好在,工坊全部都修建在兔儿山的后面,且在四周还修建了围墙做格挡。
而且外地来的百姓们,其注意力完全在高产稻上,所以,并没有人注意到兔儿山上的那些工坊,以及现代化的设备。
苏棠到了放假的时候,便开始处理这事。
“各位,我们这里之所以能够种植出高产稻,其一使用的是杂交水稻稻种,其二便是正确的种植方法。”
“杂交水稻稻种售卖的价格十八文一斤,种植方法在珠窝村便有讲座,各位可以免费去旁听。”
事实证明,正确的种植方法,能让水稻的产量提高。
所以,苏棠将种植方法记录在纸上,然后又请了几个书生,每日在珠窝村搞讲座。
搞讲座花不了几个钱,但取得的效果却很显著。
“你卖的稻种,就是你们村子里那些人家种的,那种能够产千斤的稻种吧?”
“如假包换。”
这附近的田地,有九成都亩产千斤。
所以,百姓们对这杂交水稻,能够亩产千斤的真实性,是没有什么怀疑的。
至于价格,不少人都明里暗里的询问了田地中种了杂交水稻的百姓。
无一例外的,都说买成十八文一斤。
别人熟人都是这个价格买的,他们这些外地人,没有比这个价格高都算好的了。
所以,价格上也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
“我现在就要买杂交水稻,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呀。”
虽然要明年才能种稻了,但百姓却担心到了明年这高产稻就买不到了。
所以,先将稻种买了,来年再种准没错。
苏棠指了指不远处的仓库:“要买杂交水稻的去那边,排好队,别拥挤,稻种很多,每个人都能够买到。”
这一次苏棠就有经验了,提前在仓库的外面拉起了线,并且还请了人在售卖点维持秩序,售卖的过程井井有序。
这厢,百姓们急切的购买杂交水稻。
那厢,田地中的稻谷收的差不多了。
每当收了稻米,便到了交税的时候。
往年,村民们是万般不情愿的交税。
毕竟就那点仅有的粮食,糊口都不够,还上交一部分给衙门。
但今年不同了,上缴的那点粮食,与亩产千斤相比,便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不等里正在村子中挨家挨户的吹收,村民们便主动将粮食装在了箩筐中,然后相约一起朝着长安县衙而去。
几十户村民一起挑着粮食走在路上,可谓是浩浩荡荡了,就这样到了长安县衙。
衙役再一问,居然是来上缴税收的。
当即便朝着天边望了一眼,这太阳也没有打西边出来呀,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一起来主动缴纳税收了。
让衙役们更诧异的是,接下来的几日,越来越多的村民挑着粮食,主动来缴纳税收了。
经过检查,村民们挑来的粮食都是当季的新米,好的很。
经过称量,粮食也足斤足两的,只多不少。
因为这短时间来的人太多了,收到的粮食将仓库都给存满了。
“吴知县,现在每日还有百姓挑着粮食来上缴税收,咱们得快些找个地方存粮食呀。”胥吏禀报道。
“粮仓都要存满了?”吴知县惊讶道。
“你有所不知,近日坊间有传闻说,有些地方的种的粮食,亩产千斤,似乎是真的,许是这粮食多了,百姓就主动来交税了。”
这个传闻,吴知县在茶余饭后之时也是听闻过的,但他并没有当真。
这都过去半月有余了,这个传闻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还越传越真。
甚是他还听说,在一名为兔儿山的地方,能够买到那种亩产千斤的稻种。
若是真的,他将自己的那四百亩职田,都种上这种高产稻,一年再种个两季。
简直是不敢想。
思至此,吴知县对此事重视了起来,便派人去走访了那些地儿的里正。
得到的回答是真!
吴知县不淡定了,当即便派家里的管家,到兔儿山那里购买杂交水稻稻种。
吴知县的管家吴勇,便带着钱带着人,赶着骡车到了兔儿山。
到了售卖点才发现,人太多了,这若是排队等候下去,怎么的也要天快黑的时候了。
怎么说,他也是吴知县的管家。
在整个长安城中,知县可就两位,还是很牛逼轰轰的。
于是,便派奴仆朝前面挤,一直挤到了最前面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007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007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38章 一次买很多稻种)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走马观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