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只听沈歌开口念道:
“那侧已是漳河,待俺飞渡过去!”
紧接着——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
“锵!”
沈歌眼睛神采奕奕,手上动作不停:
“我飞过了漳滨!”
此时此刻,便转到流水片段了。
他清脆悦耳的嗓音伴着节奏明快的琴声,响彻了整个场馆内。
“风飘飘,云淡淡,银河泻影!”
“野荒荒,星皎皎,万籁无声!”
“心羡那,浪波中,鱼龙睡稳!”
“娇身躯,犯霜露,哪顾劳辛!”
直到这一切,在得知沈歌要表演《红线盗盒》时,而对他质疑的人,心中再没有了疑惑,即便是他们可能从来都没听过看过这出戏,但是当沈歌将其唱出来后,便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红线盗盒》!
更何况,在场的都是戏曲界的前辈大佬,不跟从内心的想法,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沈歌的这一番表演都是无可挑剔的,唱词的内容和对应的板式节奏完全贴合,没有丝毫问题,根本不可能作假。
而且,即便是假的,不是梅兰芳大师演奏的原版《红线盗盒》,但是能创作出这种唱词和剧本的沈歌,同样不是一个俗人!
“但愿得,两和安,免开争竞!”
“通玉帛,息干戈,各守疆土,莫苦黎民!”
“远望着魏营中灯光闪动……”
唱到这里,台下顿时响起了一片叫好声和一阵热烈的掌声。
“好!”
“好!”
“好!”
满堂喝彩!
一旁的杜近芳大师看着台上正,越看越是喜欢,不止是因为他的天赋极高,而且还因为,她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师父梅兰芳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当她得知沈歌没有师父后,直接开口要收沈歌为徒的主要原因。
至于他这一身正宗传承的梅派功夫是从何出来的,杜近芳大师倒没有特别在意。
《红线盗盒》这一出京剧,杜近芳大师曾经看到师父表演过一次,但是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到现在脑海中不过是只剩下模糊的印象而已。
此时此刻再见到沈歌表演,竟好似唤起了尘封的记忆一般,台上的身影有种交织重合在一起的感觉,思及于此,杜近芳大师的眼角悄然滑下一滴泪来,在气氛热闹的场馆内,无人发现。
“哒哒哒哒哒……”
“嘣、噔、锵。”
“嘣、噔、锵。”
“嘣、噔、锵!”
“催祥云,上前去……”
沈歌拈指唱道:“莫要稍停!”
到此,这一段便唱完了。
“好!”
“好!”
立刻台下又响起了叫好声和掌声,前排的戏曲界前辈都满脸笑意地看着沈歌,目中有赞赏、有高兴、有惊叹、有佩服,俱都是被沈歌这一段《红线盗盒》的表演给彻底折服了。
“年纪轻轻的就有如此功底,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拜了杜老为师,日后前途无量呀!”
“还不止是他的天赋,他还会失传的这出京剧,《红线盗盒》!”
“虽说现在听戏的人少了,但是整个华国这么大,再少对戏曲界来说也少不到哪去,如果戏迷知道有一出梅派失传的京剧被发现的话,不知道全国会有多少戏迷奔着来看,到时候场面一定壮观!”
“有他在,梅派当再兴百年!”
一些老前辈都毫不吝啬地夸赞着沈歌。
“谢谢各位领导,各位前辈!”
沈歌表演完后,站在台上鞠了一躬。
今天下面倒是没有人喊着让他再来一曲了,不过既然拜师仪式已经完成,有事要忙的人提前走了,而不忙的人都没有离开,众人难得凑在一起,便互相撮哄着让对方上台唱一段,气氛一时间欢快无比。
沈歌来到了师父的身旁,待在她旁边看着台上前辈们的演出。
“好好学,好好演,以后戏曲界的重担就交到你们年轻人的身上了!”
“把我们梨园风采,传承下去!”
听到师父说的话,沈歌重重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师父!”
“呵呵,”杜近芳大师笑了下,“《红线盗盒》这出戏,你应该会全本吧。”
“我会。”
沈歌应道。
“以后有时间的话,可以把它整理出来,让它在世人面前重现!”杜近芳大师说道,“这些珍贵的文物被尘封得太久太久了,大江南北的戏迷们,也等了太久太久了。我知道,它们自己都不愿蒙尘,想要绽放出光彩;而支持咱们梨园行的戏迷们,也想叫出那一声‘好’!”
“好!”
沈歌再次点点头。
师父说的这些他早就有想法了,许多失传已久的戏曲剧目,他都会一个个地将其发掘出来,在世人面前表演,艺术即便一时蒙尘,但终有一日会再现它曾经的辉煌。
一上午的时间,拜师仪式正式结束了。
沈歌和李缨两人跟着丁师姐一起来到了师父的住处,由丁师姐和李缨两个人下厨,中午四个人一起简单地吃了顿饭。
吃完饭后,沈歌把碗洗了,又和师父以及丁师姐聊了一会,便起身告辞。
丁师姐说道:“以后常来燕京呀!”
“我知道,”沈歌微笑道,“反正现在交通方便,几个小时就到了!”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943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943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24章 红线盗盒)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李丽质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