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家来说,掌握着朝廷选才的通道,等于遏制住了皇帝的喉咙,这等大事自然是重中之重。
顾清仪便将自己一上午写出来的科举的框架递给宋封禹,“我就是异想天开随便想着玩,你随便看看,反正哪里不合适,你自己看着改。”
宋封禹拿过去仔细看。
各朝科举科目都是不断变化的,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科。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还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现在大晋人才太缺了,她主要借鉴的还是唐朝。
但是她记得只有个大概,所以细节还是要宋封禹召集人才自己填充。毕竟这种大事要因地制宜,步子快的太快容易翻船,所以这次跟世家就裴家的事情较量是个好机会啊。
顾清仪越想越觉得可行,两个选项选裴家还是科举,她敢肯定那些老狐狸肯定不愿意后院着火,必然会舍弃裴家选择集中火力攻击科举。
这样的话裴家的事情宋封禹能借机收拾,等裴家的事情落幕之后,科举暂时不能上,他们完全可以先把缩小版的制科弄出来,这也是二选一嘛。
底线就是不断试探的,只要你退了一步,就能有无数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92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9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49章 249: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暗香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