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是天方夜谭。
提升军事实力更为可笑,厉兵秣马这些都要花钱,那钱从何而来?
李世民:“此事还是再议吧。”
对于方寻刚才说的话,李世民是一点希望都不抱的。
方寻疑惑道:“不知草民刚才所言,有何不对吗?”
杜如晦叹气道:“你说的很对,这也是陛下和我们臣子的心愿,只是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来,根本无法一蹴而就,远水止不了近渴啊。”
方寻笑道:“如果是因为这个,陛下和两位大人就无需担忧,草民已经想好了对策,否则草民也不会提出来了。”
“哦?”李世民瞥了一眼方寻,淡笑道:“不知你有何良策?”
方寻不答反问:“不知陛下和两位大人,可去过振洲?”
李世民三人沉思了片刻,随后惊恐的神情一晃而过,随后又冷静了下来。
呵,怎么可能,这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及之事。
然而方寻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无法冷静了。
“草民要说的,正是一年两熟!”
大唐的税收并不高,只有十税一而已,可还是有很多人吃不上饱饭。
为什么?
原因就是耕种技术的落后,除了振洲地区(今海南三亚一带)可以一年两熟之外,其余地区都是一年一熟。
振洲能做到一年两熟,就是因为那里的气候原因,全年都有日照。
其他地方则不行。
种植水稻并不是你播了种子,时间一到就能收割了,它还受方方面面的条件所限制。
最主要的,便是充足的日照时间。
其他地方要想和振洲一样现实一年两熟,就必须提前播种,这样才能让两季水稻都得到充分的日晒。
可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古代可不比现代,平均气温要比现代要低上不少。
这也就导致了如果提前泡种,那也只能是浪费粮食,稻种根本就无法发芽。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发芽了,也无法生长。
因为风太大了,这可不是现代,没有塑料膜给你搭帐篷。
恐怕禾苗刚长几分,就会被风连根拔起了。
这里有句谚语,叫清明前后,栽瓜种豆,就很形象的说出了这个时代农业的种植时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821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821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章 强国三策)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幽灵的轻语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