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大唐之骨鲠忠臣杨国忠- 第68章 事在人为(1/2)

文/快跑啊小泥鳅
大唐之骨鲠忠臣杨国忠 | 本章字数:1855  | 大唐之骨鲠忠臣杨国忠txt下载 | 大唐之骨鲠忠臣杨国忠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三国之吕布天下启明星探案集大明1624一品官人风流三国代嫁弃妃开局站在人生巅峰最强区小队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乱世国宝神武九州志蜀汉之庄稼汉

房主管这人,抛去思想品质不说,办事的效率非同一般。

凭着他能将崔氏购置在此处的这座闲散山庄打造成岐州境内最大的庄园,便可以看出。

那日在明月楼商谈后,仅过了三日,杨钊就被告知可以入内登记土地了。

房主管选出的那一百顷地在天度乡。

其实属于哪个乡并不重要,因为这些乡的名字原是县里敲定的,方便敛聚课户、征收赋税,可如今整个天度乡内再没有一寸土地属于县衙,也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征税。

重要的是天度乡的位置。

天度乡在玉山以东,远离县城,位于扶风县境最东侧。

这背后隐藏了房主管的一个意图,他虽答应出了这一百顷土地,但又要保证这些土地完全在他的控制下,杜绝县衙插手。

可杨钊看重的却是另一点。

这片土地背靠玉山,而且是在玉山的东面,挡住了从西北方刮来的寒风和沙尘,因而气候适宜。外加上溪水主流贯中而过,使得这里成了整个扶风县内最适合种植的土地。

其实,扶风下辖于岐州,而岐州位于关内偏西,北边是朔方道,西边是陇右道。而朔方和陇右又是大唐重兵屯防之地,扶风的赋税过重,也跟这有一定关系。

而另一方面,岐州和所有关内道南部州县、京畿道一样,都属于关中地区,是华夏大地上最早被开垦出来的土地之一,土地长久地过度地开发导致肥力下降,地里产出逐年下降。

这是所有关中土地面临的一个窘境。

它孕育出了、并一直哺育着这片灿烂文明,也长久占据着这片文明的核心地带,可如今,它却需要各地的反哺才能维持生计。

位于关中地带西隅的岐州,这种情形尤为严重。

所以天度乡的这一百顷土地,地力肥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让杨钊有了更多信心。

实际上,当他向房主管推销规模生产、整合资源、分工合作等现代农场耕种理念时,他心里并没有多少底气。

他只是为了说服房主管而不得不表现得信心十足。

因为杨钊很清楚,现代农场经营方式的出现,是伴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尤其是现代农业机械的发明和运用而逐步形成的。

而在几乎全凭人力耕种、生产农具极端落后的唐代,他的那些理念,听起来似乎能最大化整合土地上的资源,但真实效果究竟如何,难以预测。

况且这种将大量人力聚集在一起从事农业活动的耕种方式,现代历史上也不乏反例。只不过它们最后的失败,也并非全是耕种方式的问题,而是牺牲农业换来工业快速发展的既定策略所导致的……

不管怎么说,

事在人为。

而这一百顷上好的土地,给杨钊增添了信心。

他收到消息后,便第一时间带着王伦等户曹房官吏进入天度乡。

房主管的办事效率极高,里面的佃户已经在有组织地搬迁,更有不少人手执铁锄或耒耜,在掘开土地间的田埂,已开始重新规划土地……

伴随着四面此起彼伏鸡鸣狗吠声,一派忙碌。

看来,选择与玉溪园合作,无疑最是正确的决定。

换了官府来做,别说有这样的效率了,便是第一关,让老百姓把他们手里的土地交出来,实行集中耕种和集体劳动,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王伦等人自去测量、登记土地。

杨钊则走向了岗上做总指挥的房主管。

房主管今日没有穿绸衫,是一身布料衣物,裤脚高高挽起,再配上瘦小却精干的身形,看起来十分干练。

见杨钊走近,他问道:“我这样安排,是你所说的规模效应和组织分工么?”

“是。”

杨钊瞧着四周的忙碌景象,也知道如今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便不再跟房主管推诿,将他的构想一一说了出来,

“耕种土地,说到底是几个方面的资源在起作用,包括土地、农作物、水灌溉、农具和人畜力。土地已经圈定了,具体如何设置田垄和田沟,如何翻种,乡农们自有经验,无需多赘言。但如何保持地里的肥力,我还是有点经验的。一个是翻耕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深耕,把地底的肥力翻出来,二是要注意施肥,除了踏粪、草粪外,平常我们烧锅烤火后的草木灰也是上好的粪药……施肥非常重要,希望房主管能专门安排人手去负责。”

“关于地里的作物,我们将大片的土地圈定起来统一耕作,原就是要做好统筹安排的,根据不同的土地特性,哪里适宜种植粟、黍、豆、麦等主粮,哪里适合植桑、种麻,哪里栽种瓜果,哪里应该培育蒜、姜、葱、韭等佐料物……或是这些作物间而种之?还望房主管能合理布局,做到地尽其用。”

“再次是灌溉。单靠人力去挑水,终究不行,浪费大量人力不说,灌溉效率太低,而且也不是长远之计。我建议,开渠。这里水源充足,地势也有起有伏,且坡度不大,只要能选定合理的线路,通渠的成本应该不会太高。县衙里有几名工曹的官差,都深谙水利一事,房主管若是需要,随时可以差遣……”

听到这里,房主管忍不住插话道:“杨县尉说得轻松!要从溪水里通一条沟渠过来,你知道要花费多少钱财和人力吗?这钱由谁来掏?”

“不管花多少钱,通渠是造福万代的事,一定要做。”杨钊坚定道。

房主管不依不挠:“杨县尉别

状态提示: 第68章 事在人为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67章 规模效应和组织分工 返回《大唐之骨鲠忠臣杨国忠》目录下一页:第68章 事在人为(1/2)(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