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渔村说,正式出版物上很少提到,但还是有文章和著作,将古时候的上海视为渔村,比如2010年,一本叫《上海崛起:从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书出版上市,该书将上海前身视为小渔村,但说的并非近代上海,而是指晋代上海是个渔村。”张冥之深吸了一口气,大脑开始飞速转动,妈的,为了给自家的这个姑奶奶讲好每一次的故事,脑细胞要死掉好多好多,不过,只要她能开心,一切都值得,“该书写道,距今一千六、七百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渔村,在吴淞江沿岸,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渔民们制造一种专门用于捕鱼的工具,称作‘扈’。渔民们用绳编列竹栅,插在水中的涨土上,向两岸张开,潮来时,‘扈’倒伏在河滩上,潮退时,‘扈’竖起,随潮而入的鱼群被‘扈’挡住,这种捕鱼工具在吴淞江下游一带被广泛使用,因此,当时这一带地方被称为‘沪渎’,因为上海正处于‘沪渎’近旁,所以后人就把上海称为‘沪’了。”
“那……说是渔村,也没什么错啊。”成果果一蹦一跳的,举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曾经嘛,一千多年前那也是曾经,嘻嘻。”
“哦?那可就要让成小姐失望喽。”张冥之笑了一下,似乎并不打算让自己的这个笨女人得逞,“其实,一千六七百前上海是渔村的说法也并站不住脚,‘晋代上海渔村论’的根据应该是来自南朝梁简文帝的《浮海石像铭》,说娄县松江之下有这样一个地方:‘曰沪渎,此处有居人,以渔者为业。’注意哦,这个沪渎只是上海地区一个聚落点之一,一个小聚落最后被偷换概念,变成了当时的上海只是一个小渔村。”
不光是成果果,就连南师大的王梨清也开始频频皱起了眉,啧,这小聚落跟小渔村有嘛的区别啊?诶,看来是长时间不学习,把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吧。
“跟渔村论相匹配的,还有另一种说辞: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陕西。哈哈,其实这类说法有多种版本,这种说法是出自一个叫王进的山西人口中,显而易见吧?”张冥之朝成果果讨了口水喝,才继续讲下去,诶,不得不说,讲故事真的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啊,“这里没有直接说上海是渔村,但我们很容易看出,百年中国看上海,就是许多人对上海的定位与认知,嗯……只有出现热门新闻的时候,人们似乎才愿意去懒洋洋的关注一点常识吧。”
“臭男人,我怀疑你在内涵我……”
“哈哈,没有……”张冥之觉得还是不要把她完完全全的当做笨女人了,不然太容易把自己玩死了,“如果我们稍微将视野放大就能知道,南北朝以来,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广大地区得到充分开发,唐宋时期人口密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不输中原了。而且,据元代文献记载,宋代的上海镇是‘华亭县东北巨镇’,听听,宋代的上海镇就已经是巨镇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675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675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65章 玩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棘和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