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相熟的马车夫那里得到情报,了解到因为经济危机,附近有几家工厂缺少识文断字、精通数算、机灵能干…并且要价“合理”的统计人员,于是便萌生了外出打工的想法。
起初,厂主并不愿意雇佣亚当这样病恹恹的小孩,但在经过两天无偿试用后,某家生产仪表的工厂最终以每日两餐,加上每月8普利特的优惠价格与这位聪明伶俐的少年达成协议。
这样的收入虽然远不足以改变命运,但以一个12岁的孩子而言,已经足够满足他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
据此,亚当迅速成为了修道院里“最特殊的那一个”,修女们甚至笃定他一定是被神启迪了智慧。
如此一来,亚当总算彻底摆脱了和这群孤儿舍友勾心斗角的日常,拥有了更高的姿态。
按照一般剧情的走向,得势的他接下来本该发扬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优良传统,好好跟修道院里的那些讨厌鬼算算总账,并借此随意帮笔者随便水掉个五六万字的章节。
但亚当没有。
倒不是他这个人思想品德有多高尚,又或是信了后世那帮给偷渡者送补给的美丽国圣母婊的鬼话。
他之所以没有着手报复,单纯只是出于节约时间成本的考虑而已。
毕竟从现实角度出发,他和这些熊孩子的未来已经注定走向完全不同的岔路…
虽然这么说略显残酷,但以目前的世道,这群修道院里的孤儿恐怕有相当一部分都无法顺利长到成年。
甚至就连那些扛过饥饿、疾病侥幸活下来的幸运儿,其中大半也会因为缺少教育辅导,错过培养一技之长的最佳时段,最终沦为出卖苦力的下层劳力,又或者干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他们未来的人生与亚当将少有交集,那么亚当又有什么理由为了一时快意浪费宝贵的时间,毫无益处的降低自己的风评呢?
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亚当甚至把自己的收入拿出一半,补贴修道院的日常开支。
他深知自己目前还不具备离开修道院独自生活的能力,为了避免同龄人的敬畏扭曲转化为嫉妒,进而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他主动展现高姿态的行为未尝不是明哲保身的手段。
当然,以客观层面而论,这一点微不足道的进项对于需要养活上百孤儿的修道院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但这份“出于感恩力所能及的捐赠”,还是让亚当在迪特林德修女这里成功得到了传说中的“好孩子”认证。
这进一步强化了他外出务工的正当性,以保证不至于囿于修道院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与外界彻底断绝信息交换的渠道。
——作为异世界的穿越者,亚当的视野轻易超脱修道院的窠臼,将目光投向海对面逐步迫近的战争阴云。
经历了两次产业革命之后,现代战争的杀伤力已经发展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为了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亚当需要对外界的政治局势有个基本的把握。
他很清楚,由经济危机引发的右翼民族情绪高涨对赫默阿这样的战败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旦那些正在煽动不满情绪的极端主义政党夺取议会,之后再以军工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代替物资赈灾,那么其后的发展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简单点说,凯恩斯主义在其后几年将在帝国境内大行其道。
整个国家随之迎来一波短暂的经济复苏,市民的生活水平恢复、工人收入增加、社会福利完善,进而促使那些民族主义政党的执政威望进一步提高。
然而,没有充足原材料供应链支撑,同时又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有序领导,这种虚假繁荣的局面终归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大批上马的基建、军工项目虽然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但随之产生的巨额国债赤字却不会凭空消失。
由于上一次战争的失败,帝国缺少充足的殖民地转嫁危机,更缺少倾销工业产品并维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如此一来,当债务无法偿还,民众们朴素的民族情感最终会被有心人引向何处,也就不难猜测了…
届时,战争失败、经济衰退带来的怨气将会在民粹主义的煽动下不断积蓄,整个帝国将会变成堆满火药的军械库,只要一丁点火星,立刻就能爆发出席卷全世界的力量。
在这种大背景下,彼时最多不会超过20岁的亚当想要作为一名产业工人避过危机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他需要趁着灾难来临之前为将来争取更多的筹码。
这段时间以来,亚当心里合计着各种盘算,其中大多数碍于年龄和资本储备以及其他某些更现实的障碍都无法付诸实践,而就在他暗自苦恼的时候,一个预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工厂所在的市郊。
“人民党政变成功了?”
亚当捏着刚刚抄好的报表,一边小心掩饰着多余的情绪,一边加入了两位同事的攀谈。
虽然他们都只是普通工人,但通过报纸和风闻,这些来自老牌帝国主义的国民多少还是有那么点儿评头论足的余兴。
“没错,虽然去年开始帝国当局就大肆搜捕这帮家伙,但借着这次强行推迟大选的由头,他们终于展开行动了!”
负责一号生产线的库克先生在上次的战争中失去了不少亲人,所以当他谈及此事,言语间多是愤恨。
而作为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641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64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章 孤儿亚当)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闲笔留白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