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总有一些媒体,喜欢另辟蹊径。
想要弄些负面报道,想要博眼球,提高销量。
尤其是一些八卦小报,就更是喜欢这样做,语不惊人死不休。
“《乐队的夏天》真的好吗?
来自本报对资深乐迷的采访,他们对此纷纷表示不认同。
资深乐迷们认为,《乐夏》是对小众音乐的亵渎。
独立音乐和商业流行,本就不兼容。
为何要强行把小众乐队搬上电视荧幕?
如果独立乐队们,都去随主流了,那还叫小众音乐吗?
乐队的音乐调性,乐队的逼格,还会存在吗?”
——《都市娱乐新闻报》
“摇滚乐天生就带有批判精神,本身就和主流文化相冲突。
如果让摇滚乐,都和流行歌手一样,去迎合大众,那摇滚精神何在?——特约评论员,王XX”
——《娱乐先锋情报周刊》
“摇滚乐注定是属于地下的,这才是摇滚乐精神内核的源头。
到了电视上,一味地迎合大众流行,摇滚已经变味儿了。——乐评人周XX”
——《娱乐最前线·日报》
这些八卦小报,竭尽所能去唱反调。
别说,还真迎合了部分保守乐迷的喜好。
于是,这些人也开始在QQ群,和微博上,纷纷讨论开了。
“就是啊,摇滚乐就应该是underground(地下)啊。
到了电视上,乐队们最屌的歌都不能播,还比个锤子啊?”
“知道最过分的事情是什么吗?
自从《乐队的夏天》开播后,酒吧和LiveHouse的价格都上涨了很多。
以前去听个乐队现场,平均一个人也就几十块钱,足够了。
现在,居然要一两百了。”
“没错,我这的LiveHouse,人均消费已经涨到了150了。
真正的乐迷没钱去欣赏,一帮土鳖上杆子去凑热闹。
这乐队现场,不听也罢。”
“这算什么,下个月的音乐节,我都不打算去了。
以前音乐节,票价就几十块钱。
最后一天压轴的乐队场子,也不过一百出头点。
可是现在,我这二线城市的音乐节,都敢开价一百起步了。
这是什么世道啊?抢钱吗?”
“贫穷如我,只能被劝退了。
以后什么LiveHouse,什么音乐节都和我无缘了。
《乐队的夏天》,让摇滚已经不再纯粹了。”
“话说那些电视观众们就知道跟风,他们懂什么摇滚乐?
好好的乐队文化,非要媚俗,摇滚乐要被《乐队的夏天》带坏了。”
这样的讨论和留言,不止出现在一个QQ群内。
也出现在很多保守的乐迷微博上。
甚至不少乐评人,也加入了这个吹冷风的队伍。
他们在微博,纷纷发出了自己博眼球的声音。
【《乐队的夏天》不尴尬吗?乐队拼命想跟流行划界限,节目组却拼命造流量。@[乐队的夏天]】
——专业乐评人,荔城音乐广播DJ,周文墨。
【《乐队的夏天》也太不专业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放在一起比赛合适吗?
秦川作为音乐人,难道这点都不懂?
这即使侮辱了摇滚,也侮辱了其它音乐风格。@[乐队的夏天]】
——专业乐评人,《华夏流行音乐周刊》特邀评论员。
原来如同王大志一样狭隘的乐评人,还不止一个两个。
这些人为了博眼球,为了微博涨粉,皆是语出惊人。
俨然一副正义的化身,打着为乐队和摇滚乐正本清源的名头,抨击《乐队的夏天》。
本来就很保守的部分乐迷,被这些人带节奏,纷纷开始黑起了《乐夏》节目。
而且,还跑到《乐队的夏天》官方微博下面乱喷,留言谩骂攻击。
这股歪风邪气愈演愈烈,大有一股想把《乐夏》给喊停播的势头。
甚至,有些不入流的乐队,都开始加入这个队伍。
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为了博出位,为了卖个好身价,这些乐队也纷纷加入了声讨《乐夏》的行列。
他们一边攻击《乐夏》,一边标榜自己乐队的“underground血脉”、“根红苗正”。
就好像唯有他们,才是华夏最纯粹乐队音乐的正统。
不仅如此,还一度扬言,宁愿乐队解散、饿死,都不会去参加《乐队的夏天》。
一副清高无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样子,着实赢得了一些保守无知乐迷的追捧。
不过,这些乐队,大多数都没什么名气,引起的反响寥寥。
可这时,突然有个知名的乐队突然冒头了。
阿司匹林乐队的主唱耿小乐,在微博上也开始公然攻击起了《乐队的夏天》。
【从我个人来说,很尊敬奇点乐队的几位前辈,按说不该出来说这番话。
但摇滚精神就是bereal,我要遵从我的内心。
我认为《乐队的夏天》正在毁了华夏摇滚乐。
三哥虽是一片好心,却做了件坏事。
《乐队的夏天》,对还不成熟的乐队音乐市场,无异于拔苗助长。
我能理解三哥他们,作为玩乐队的前辈,面临很多年轻乐队的挑战,有危机感。
想博名声,赚养老的本钱,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这种节目,只是让那些伪摇滚乐迷们,获得暂时的狂欢。
但却让真正喜欢摇滚乐的乐迷们,纷纷远离。
希望三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567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567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6章 秦川,别毁了了摇滚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顿两斤半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