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经的话本子:“......”呵呵!碰瓷?勿扰!不约!
郭嬷嬷脑子里也飞快想着解决的办法,一时间几人同时沉思下来。
突然,池双卿眼睛一亮,“现在置办东西肯定是来不及娘亲生辰那天送到,但娘亲的生辰礼也不能不办,这样,礼物还是要照样准备然后请镖局送回去,娘亲生辰那日我准备去慈恩寺为她点上一盏长明灯。”
“姑娘这主意不错,正好姑娘这几日一直闷在府里,出去走走散散心也好。”郭嬷嬷点头赞同。
“好,那就这么办了。”她站起身,看了看已经染上半边朝阳的天空,“正好今日天气不错,郭嬷嬷你随我一道去给娘亲置办生辰礼。”
池双卿现在不缺银子,明惠坊的铺子她还给了二夫人,但她手上现在还有冯府送来的赔礼,足够养活她和郭嬷嬷她们。
时间一晃到了七月初八这日,天色将亮,池府大门从内打开,池双卿带着郭嬷嬷和银月两人走了出来。
搬来池府后,她又重新买了一房奴才,是一家三口。
其中男人姓张,叫张大河,身材中等面容忠厚,不过却会驾驶马车,平常守着房门,需要马车时便让他驾车。
女人大家都喊她张家的,日常就是打扫院子,有时也会去厨房帮帮忙。
他们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儿子,叫张全,长得瘦瘦小小,浑身没有二两肉,郭嬷嬷看他可怜,也没安排做什么活,只大人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帮着跑跑腿。
马车已经停在门前,张大河弓着腰放好脚蹬,等到池双卿几人坐了上去,才一把跳上马车,一甩鞭子,嘴里喝道:“驾。”
马车缓缓驶出帽儿胡同,天色大亮时,几人赶到了慈恩寺。
现在不过辰时过半,来慈恩寺的香客已经不少,池双卿买了些香油纸钱,先去正殿拜了拜,而后才找了寺里僧人表达她想为母亲点一盏长明灯的想法。
僧人当即点头,带着几人去了专门摆放长明灯的殿宇,佛家中有燃灯古佛化身为灯芯的说法,传说有长明灯的地方就是佛光普照的地方,所以为人点上长明灯便能祈福辟邪。
池双卿添了香油钱从僧人手上接过一盏莲花状的长明灯,闭着眼默默对着上方的燃灯古佛拜了拜,才将长明灯递给一旁守殿的僧人,随后注视着他将长明灯放到了案桌上靠右的角落。
她将位置暗暗在心中记了记,又再添了一笔香油钱,嘱托僧人好好帮她照看长明灯。
僧人自是无不答应,念叨了声阿弥陀佛,目送几人离开。
随后几人在慈恩寺逛了逛,又吃了一回素斋,等到天色凉快了些,便准备打道回府。
“吁!!!”行至半路间,张大河突然脸色一变,猛地一下拽紧缰绳,马车内三人一个不妨他突然的动作,不受控制地朝前扑去。
“姑娘,小心!”郭嬷嬷脸上一白,顾不得自己会不会受伤,奋力朝前一扑挡在了她和马车中间。
原本池双卿正低头发呆,听到郭嬷嬷喊声时已经来不及了,她整个人被大力地朝着马车门口甩了出去。
“啊!”她嘴里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双手在半空中胡乱的扑腾了几下,闭着眼准备迎接下一刻的疼痛。
她紧张地闭着眼,却一直没有感受到撞到木头上的钝痛,反而像是撞到了什么柔软的东西上。
她小心地睁开眼,正好看到郭嬷嬷略显痛苦的表情。
“姑娘,您没事吧。”郭嬷嬷见她睁眼,连忙关切问道。
池双卿眼底滑过一抹感动,难怪她没感觉到痛,原来是郭嬷嬷以身做了她的肉垫。她看向郭嬷嬷关心问道:“我没事,嬷嬷你呢,有没有受伤了?”
郭嬷嬷摇了摇头,继而转头看向外面厉声问道:“老张你怎么回事,这么突然停车伤到姑娘,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张大河憨厚的脸上涌起一丝焦急,连忙解释道:“郭嬷嬷这不能怪小人啊,是这个小孩突然从旁边跑了出来,小人才不得不突然拉住马车的。”
张大河指着地上陷入昏迷的小孩,一脸委屈。
“怎么回事?哪里来的小孩?”池双卿弯腰下了马车,顺着张大河的视线看了过去。
地上躺着一个大约十岁出头的小孩,脸上脏兮兮的看不出原本样貌,身上衣服也是这里破了一个洞那里缺了一角,一双脚赤裸在外,上面沾满灰尘和血迹。
张大河小心地觑着她眼色,“姑娘,小人没有撞到他,是这小孩儿自个儿晕过去的。”
“看样子像是从京城外逃来的流民,难道哪些地方又遭灾了?”郭嬷嬷皱着眉,“不知道这小孩儿的父母还在不在,要是他一个人的话......要不送去慈幼堂吧。”
越朝设有慈幼堂,专门接管十四岁以下无父无母无亲族的孤儿,若是这个小孩已经没了亲人,去慈幼堂也是一条生路。
池双卿抿着唇摇了下头,“咱们绥丰县的慈幼堂是什么情况嬷嬷你也知道,这京城的慈幼堂我虽没去看过,想来也不会比绥丰县好上多少,还是先将他带回去吧,再请个大夫来给他看看。”
在慈幼堂或许能活下来,却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沦为各个管事的出气筒,早早的就糟蹋坏了身体,可惜她虽然知道,却没有任何办法改变他们的境况。
郭嬷嬷见姑娘开口了,也不再劝,遂笑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306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306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61章 小孩(二合一))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生可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