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吴少诚的大军来到了距离汴州城不到五里地,大军行近百里之后,人困马乏,“传令,全军就地扎营,休息一晚,明天一早攻城,到午时一定要拿下汴州!”/p
看着城外远处弥漫的烟尘,李煜知道吴少诚大军已经到来,他走下城墙,骑着马朝汴州校场走去。/p
汴州校场,万余骑步弓混合的大军集结在此,除团结兵以外,其余的神策军弥漫着消沉的情绪。前战的大败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士气,如今吴少诚率大军直逼汴州城,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p
“是不是认为这一场战争,我们必输无疑?”/p
……/p
“是不是认为汴州必定会陷于敌手?”/p
……/p
“某想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汴州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不复姓唐,可绝不是今天!你们将来可能会吃到败仗,可绝不是今天!因为你们的背后是汴州,是东京的屏障,是汴州数以十万计的平民百姓,是你们的父母、妻子、儿女,你们忍心让他们被敌人的铁蹄践踏吗?”/p
“不能!”回答李煜的是团结兵,神策军无一人回应。/p
“神策军是朝廷的精锐之师,可如今都成了没卵子的孬种吗?”/p
“某……某不是孬种。”/p
“某……刚才摸了一下,卵子在呢。”/p
……/p
“大声地告诉我,你们是不是男人!”/p
“是!”这一次,不光是团结兵,神策军也都整齐划一地回应着。/p
“那就在战场上露出你们的獠牙,用血来告诉他们,这个大唐有你们这一群汉子,休想踏进汴州一步!杀!”/p
“杀!杀!杀!”/p
震天的喊杀声传遍了整个汴州城,让汴州城的百姓对战胜强敌的希望大增。/p
众将领中,权文度领略过李煜的奇兵,对李煜深信无疑,然而孟元阳和苏荣光二人却对李煜颇不服气,他们都是征战多年的将领,如今却被一个胡子还没长硬实的少年人指挥,别提多窝火了。/p
“权文度!”/p
“末将在!”/p
“领两千骑于汴州北二里处埋伏,但见信号起,率骑兵冲击敌后路。”/p
“末将遵命!”/p
“苏荣光!孟元阳!”/p
苏荣光和孟元阳表情里写满了不服。/p
“苏荣光!孟元阳何在?”/p
站在他身边的权文度忍不住推了推他们两个,苏、孟二人这才出来一拜,“在!”/p
“二位将军率步兵三千余在蔡河上游筑土坝,待敌军渡河过半,掘坝以水淹之。”/p
“是!”/p
“吕奇!陈锋!”/p
“末将在!”/p
“你二位领一千步兵,前往东阳坡埋伏,但见贼兵至,以火攻之。”/p
“末将遵命!”/p
“其余人等留守汴州城!伺机出城迎敌。”/p
孟元阳见李煜将所有将领安排了个遍,独不安排他自己,忍不住高声问道,“我等出城杀敌,待诏自己却做何事?”/p
“某自坐镇汴州!”/p
“某等在外奋力厮杀,你却安然在城里坐着,好不自在!”/p
“兵符在此,违令者……”/p
刘禹锡一见李煜要强势压服二人,遂打断了他的话,“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p
苏荣光这才悻悻然退回行列,“明日且看他的计谋对是不对。”/p
“众军听令!今夜养精蓄锐,明早破敌!”/p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李煜随刘禹锡等人返回了州衙,随行的还有石玉和陈婉儿。/p
是夜,午时。/p
汴州城东五里处,营地绵延数里,除了巡夜手持的火把之外,大营漆黑一片。/p
几个黑影悄无声息来到大营门外,干净利落地收拾掉大门的守卫之后,朝后面打了个响哨。/p
“砰砰砰……”一阵密集的枪响之后,百余骑兵手持火把,径直闯入大营四处放火,一时间浓烟冲天。/p
正在熟睡的吴少诚听到外面的动静,猛然坐起。/p
“将军!敌军夜袭!”/p
“快上马,迎敌!”/p
吴少诚没有想到李煜竟然敢以区区万余人率兵夜袭,这是对他极度的轻视!/p
但是当他穿好盔甲提刀上马时,只有四处着火的营地,那还有敌军的影子?/p
“李煜小儿!安敢欺我!”/p
……/p
站在城墙上的李煜向东遥看火光冲天,忍不住哈哈哈大笑,“这一番闹腾,够吴少诚喝一壶的了。”/p
站在李煜身边的陈婉儿看着未来的夫君,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怎么跟其他文人一点也不一样?/p
一直到凌晨,吴少诚的大营才停止骚乱,初步计算,被敌军火烧而死的寥寥数十个,互相踩踏而死的竟然数百。/p
“将军,如今大军半夜未曾好好休整,以某之见,不若先按兵不动,待吴少阳将军与大军汇合之后,再攻汴州城。”/p
“不!按原计划行事!某就让李煜小儿知道,区区夜袭动摇不了淮西大军的军心,传令下去,即刻埋锅造饭,辰时兵出汴梁城!”/p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李淳所在的大船上时,他站在船头,遥望着滚滚黄河水东去。还有不到半日就能到达汴州,希望汴州此时无恙。/p
吴少诚一夜没睡好,李煜倒睡了半宿好觉。/p
太阳东升时,汴州城墙上除了四处林立的士兵,就是搬运石块和弓箭等兵器的汴州百姓。/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195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195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十八章 校场点兵)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叶苑风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