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也愿意跟随待诏学习杂学。”另外一个年轻人也挤出人群,跪在李煜面前。/p
“不用说,你就是苏况。”/p
“正是学生!”苏况见李煜居然能认识自己,感动得提泪横流。/p
“快起来,在某这里不用行大礼,只要你们好好学杂学,将来必然会青史留名,名扬千古。”/p
“青史留名?”/p
“名扬千古?”/p
“某不是听差了吧?”/p
“……”/p
杜申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大浪淘沙,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少之又少,待诏下如此定论,是不是有些太过?”/p
“哈哈哈哈……”/p
李煜放声大笑,“某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p
杜申一时失语,李煜如今年方十六,开酒楼、赈灾民、当刺史,任博士……这其中哪一件事拿出来都绝非常人能做到。若再过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呢?/p
“学生愿跟随待诏!”/p
“算学生一个……”/p
“学生也要……”/p
十几个学生挤了出来,跪倒在李煜面前,这一幕让杜申傻眼,这些学生是失心疯了吗?即便悬梁刺股苦心读书,科举之路也是万人过独木桥,如今又要学习杂学,要放弃科举之路?/p
“劳烦杜主簿给给这些学生登记一下,十日后,杂学开课。”/p
杜申:……/p
皇宫,李适正拿着一颗夜明珠在手里把玩,第五守亮这个老狗倒还算懂事。/p
“大家,国子监祭酒程德求见。”/p
“他来了?”/p
刘贞亮一边扶着李适坐下,一边说道,“老奴听说李待诏昨日去了国子监,在国子监与学生们进行了一番坦诚的交流。”/p
“然后呢?”/p
“国子监的学生原本不屑于杂学,可李待诏却说杂学能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这个世界,能青史留名,结果十几个学生决定学习杂学。”/p
李适小心翼翼地将夜明珠放进盒子里,命人拿走。/p
“青史留名,李煜也敢这么说,举凡历史中的人物,或是文人墨客,或是朝堂重臣,或是军功赫赫的武臣,可有什么是靠杂学流芳百世的?”/p
“那大家为何让李煜在国子监开设杂学?”/p
“杂学虽然不能治国理政,但是实用,如今大唐国库空虚,若李煜能用那个杂学多教一些向他这样的人,也不用总靠着国库拨款赈济地方。”/p
刘贞亮这才明白,合着陛下是想着能多收一些钱财!/p
“把他叫进来吧。”/p
听到传唤,程德撅着屁股弓着腰走进了大殿。/p
“说吧!”李适板了板有些酸软的老腰。/p
“陛下,国子监乃是产出未来国之栋梁的地方,国子监出身的进士占据了每届科举的近三成,如今那李煜在国子监兴杂学,十几个资质不错的学子都被那李煜蛊惑要学杂学,臣以为这是大唐的损失,恳请陛下下旨,让李煜和杂学离开国子监,还国子监朗朗读书声。”/p
“卿可懂杂学?”/p
“臣……不不懂。”/p
“既不懂,那为何就断定杂学是大唐的损失?”/p
“这……”/p
“退下吧!什么时候搞懂杂学是什么,再来跟朕说。”/p
“望陛下三思!”/p
“退下!”这一次,李适的语气加重了许多。/p
“臣……臣告退。”/p
刘贞亮冷笑了一声,摸不透陛下的脾气就进言,这都是臣子们的通病。/p
“大家,老奴听说李煜今日收徒。”/p
“哦?是国子监那些学生吗?”/p
“不,是汴州刺史留后刘禹锡、侍读王叔文家的小娘子柳若水,还有一个……好像是在太子殿下那里做幕僚。”/p
“拜师?有意思!看看去。”/p
“那老奴去排銮驾。”/p
“不,便衣前去。”/p
……/p
李家田庄此时又闹腾开来,原因是柳若水来了。/p
“学生柳若水,见过老师。”柳若水身着襦裙,肩上披着镂空白沙,额头中间一个红色花瓣的图案,越发衬托出她那种令人无法抵抗的妩媚。/p
刘禹锡两人呆呆地看着醉仙居的掌柜,宛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下凡一样,这……这像是酒楼里出来的吗?/p
刘禹锡屁颠屁颠抢先跑到柳若水面前,深鞠一躬,“师妹好!”/p
反应比较迟钝的韩愈这才反应过来,装作很斯文的样子走到柳若水面前,“某韩愈,见过师妹。”/p
“老师,这是……”/p
“别听他们两个乱叫!若水拜师在先,今后你们都叫她师姐!刘禹锡排第二,韩愈排第三。”/p
昨日李煜让他们每人筹措一百贯的束修,结果这两人今天居然只提了两瓶酒,两只鸡过来,还厚着脸皮说先欠着,等将来有钱了还上。这让他很不爽,韩愈也就罢了,你刘禹锡好歹也是东京人,太子校书,居然连一百贯都不舍得拿出来。/p
刘禹锡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凭什么?”/p
“不服气?”/p
“不服!”/p
李煜把手一伸,“一百贯束修拿来。”/p
刘禹锡把头一缩,“君子不与女流相争。”/p
韩愈把手往后一背,抬眼望着湛蓝的天空,“师命不可违。”/p
这两个家伙!提到钱就当起了缩头乌龟。/p
“既如此,那就……”李煜准备吩咐摆香案,行拜师礼。原先他并不打算整这个时代的礼节,可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195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195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五十三章 不一样的杂学)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叶苑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