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雪面上反照了出来,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刺眼。
可那飘飘荡荡,自空中飘荡而下的清雪,却从不曾停止过。
“老夫人,诸位夫人,老朽来一起,迎一迎顾家的英烈们归家。”孙道年身穿白衣,在头上系了一根白色的缎带,沟壑丛生的老脸上,泪痕犹在。
君如斯同样举手抱拳:“恩圣公主,我也来了,我来接我的两个徒儿,我来看看他们,看看也是好的……”
两个老头,说着说着,便控制不住的哭了起来。
顾老夫人同样是在抹着眼泪,“二老能来,老身替顾家道一声感激。”
顾惜年也已到了跟前,先跟孙道年见了礼,尊一声恩师。
孙道年这才宽抚了几句,又说王锦廷昨夜出去办点事,清早他们二老出门时,王锦廷还未归来,想是被风雪耽误了行程。不过事前说好了的,若是时间上来不及,大家便分开同来。
今天这样的日子,他们是一定不会缺席的。
顾惜年面露感激之色,但没有多说客气的话。
“孩子,去吧,师父在呢。”孙道年摆了摆手。
君如斯哑着嗓子开口:“阿年,等会见到二郎和五郎,你命人来唤我,我得过去……我得过去看看我的徒弟,他们是怎么了。”
顾惜年恭敬抱拳:“是。”
说话间,队伍已来到了城门附近,距离顾家人不远的地方,车马停了下来。
顾惜年望向了余氏,“烦劳长嫂守好了祖母,阿年过去。”
来的是军中之将,顾惜年更熟悉一些。
余氏便点头,应许了她的安排。
非常时期,顾家寥落至此,顾老夫人早已下了令,繁文缛节统统放在一边,家里的媳妇也好,外嫁的女儿也好,年老的长辈,年幼的孩童,只要认为自己是顾家人,便可为顾家出一份力,不必在乎俗世里那些所谓的规矩。
人都不在了,家也要散了,还谈什么规矩不规矩的。
因此,顾惜年虽已出嫁,却是以顾家嫡女的身份来接丧的。
顾惜年走到了这只护送着父兄遗体归京的小队面前,对上了一张生满了横肉的脸,那是领队的副将,但——面孔很生,并不认得。
顾家军中有名有姓的三十三位将军,一百三十一位军前效力的副将,顾惜年全都认得。
可是这一位,她是真的想不起。
况且,他身后带着的三、四十人,也全都是便装打扮,看走路的姿态,站定时的身姿,又确定是军中出来的人。
护送灵柩归京,如此重要的事,在顾家军内随便拉出一组人都能做的妥妥当当,怎么会交给陌生人。
“喂,你是顾家的谁?我们把尸体运回来了,赶紧让人来做个交接,特么的这一路可累死了,带着这些个累赘,走也走不快,大好时光竟是耗在道上了。”
那人一见到了顾惜年,便滔滔不绝的开始抱怨。
显然,也是不认识顾惜年的。
他口中丝毫没有敬意,将英烈之躯称之为“尸体”“累赘”,话里话外间满是不耐。
军中将士即使性格粗狂,人情世故却还是懂的,哪有人会在这样的日子,摆出如此态度。更别提顾家军内,军纪严明,顾鹰身为主帅,在将士们心目中,也是宛若神祇一般,一呼百应的人物。
即使已死,也不敢像此般随意轻践。
顾惜年按捺着怒火,没有立即发作,她的眼中藏着危险,盯着在前头说话的男人。
“报上名来。”
男人把脑袋一昂:“你谁啊。”
“顾家军,顾惜年。”
六字,响彻天地。
被顾惜年用那样的语气念头,莫名的充斥着杀伐之意。
那男人显然也是知道这个名字的,脸上的嬉皮笑脸立时收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紧张。
“你就是……顾小爷?”
军中流行用的是花名。
顾家五位公子,被称之为大郎、二郎、三郎……
唯独顾家嫡女顾惜年,女子之身,却是常年跟在顾鹰身畔,被视为男儿般教养着。
每年冬天,边关皆是不太平。
几场战事下来,顾惜年凭着一杆银枪,生生是打出了威名。从那时起,军中上下,见了她,都要称一声小爷。
俨然是将之视为是与顾家五子一般惊艳才绝的人物。
“你,名字。”顾惜年的牙根咬的紧紧的,任何胆敢侮辱她父、她兄之人,她都不会放过。
“小的……小的名叫周安,小的奉岑铁伦将军之令,护送灵柩回京。”
周安的气势弱了几分,可转念一想,顾家都已经败落到这步田地,死的干干净净,就剩下眼前这么一个女娃子,往后肯定是不成了的。
难不成,顾鹰不在,顾家五子不在,她还会再去军中做那个威风凛凛的顾小爷不成?
周安一想通了这些,腰板顿时挺了挺,脸上的横肉颤了几颤,“既然你们顾家的人迎出来了,也省了我的事,喏,身后那五口棺材,装的都是你顾家的人,你就带走吧。”
说完,把手一挥,懒洋洋的跟着身后那几十人说:“弟兄们,咱们千里迢迢的送人回来,也甭指望领什么赏,随我进城去,找个地方歇着吧。”
顾惜年把手一抬,拦住了去路。
周安昂着脑袋:“还有什么事啊?要给赏了吗?”
顾惜年冷冷的问:“我父兄的棺木,为何只有五具?”
周安耸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162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162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70章 顾家小爷,接英灵归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麦苏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