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着,等熬过这段时间,尘埃落定了,一切便都好了。/p
日子越久,他就渐渐发现人变得越多。/p
最开始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便以为林若瑶一直都是他十二岁时遇到的那个林三小姐。/p
可是,林三小姐终究不是林三小姐,她是荣王妃了。/p
她的眼睛里不再纯粹,有了对权势的渴望,有了自己的小心思。/p
洁白如纸,光洁如玉,似乎终究是他的臆想罢了。/p
只是,无论如何,他都不好回头了。/p
为了自己,为了九岁的林若瑶,也为了……/p
观南。/p
观南在第五封信里说了,也许是觉察到了什么,她问赵良书,若是有机会是否愿意陪她去宫外生活。/p
若即若离的生活,观南定是倦了。所以,她固执地想向赵良书求一个答案。/p
若是道不同,他们的关系怕也是止步于此了。/p
赵良书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子里,望着烛火明明灭灭地跳动。/p
好不好?/p
自然是好的。/p
笔墨就在右手边,拿起来也不需要多少的力气。/p
赵良书想了许久,落在纸上的终究只有一句话。/p
“汝愿即吾愿。”/p
也许这一次,他们再不会不欢而散了吧。/p
赵良书吹灭蜡烛,走出屋,唤来心腹去送信。他是可以自己去的,但若是让林淑妃他们知道自己和观南联系过甚,到底不美。/p
说到底,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p
另一个纠结的人却是苏纨。/p
苏老夫人回去了,是她亲自送的。/p
只是这份不安与纠结最终也来自于她的母亲苏老夫人。/p
苏老夫人这次进宫也没有别的意思,一是母女互诉衷肠,道尽颠沛流离之苦,二是想让苏纨若是有机会便多在陛下面前为自家哥哥美言几句。/p
苏老夫人她真是受够了也怕极了这样的日子。/p
苏纨理解她,只是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母亲,心里总不是滋味。/p
苏老夫人给了苏纨好些生子的秘药。/p
子孙缘,爱情什么的,若是该有早就有了。她快三十岁了,没机会,也不想折腾了。/p
母亲许是看出了她的介意,指出了另一条路。/p
安排自己亲近之人分宠。/p
母亲给出的人选是她外祖家的小表妹。/p
“你妹妹进了宫和你自然是一条心的,再怎么样,也好过外面那些不省心的小蹄子们。”/p
“娘娘也别怪母亲说话直,娘娘好了,苏家才能好。苏家好了,娘娘才能更好。”/p
“娘娘既然不愿意生,那就让愿意生的去。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娘娘,你就听人一句劝吧。”/p
说实话,苏纨的心里那是又憋屈,又恶心。/p
说了半天还不是见她不中用了,想要送新人进宫,接她的班。/p
可笑,人老珠黄不中用,还是她在自家母亲这儿学会的。/p
平心而论,苏纨咽不下这口气。只是,说这话的毕竟是她受苦的母亲,她再不高兴,也不能把人叉出去。/p
只能苦笑着说她知道了。/p
而就是在这时,观南得了陛下赏赐的消息进了苏纨的耳朵。/p
想起茗翠之前说赵良书和观南起了嫌隙的事……/p
/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144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144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十七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66))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亦沧笙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