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了半天,阿罗多偶然间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在沙漠中训练的经历。那次是为了锻炼他的毅力,他和父亲在沙漠里待了半个月。“这样吧,你让你的人把难民分开,女人老人和孩子就乘沙撬走,年轻力壮的跟着车队走。但不是在白天,让他们等到天黑之后再出发,我的人会在沿路上放一些灯。”那名前首相一听,知道这已是最后的办法,再想得到更好的待遇,恐怕没有可能。前方打得很热闹,后方同样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赫达尔的郊外,年初时的场面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一块新的、更大的空地被圈出来,仍旧像当时一样,在四周拉了一圈铁丝网,所有抢来的物资全都露天放着。这样做既是对胜利的一种展示,同时也是做给其它各国看:虽然物资全都集中在赫达尔,但是德雷达瓦没有偷偷吞没这批物资。在开战之前,利奇曾经制定一套规则:所有的战利品一半会按照各国出兵的数量分配,出了力当然要给报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另外一半战利品将会按照各国军队在战役中的表现进行分配,事实上那是分给每个兵团。这片荒漠的国家都和德雷达瓦差不多,兵团的独立性很强。正因为有这些规矩,所以安尔考克的第11兵团违反规定、私自抢劫的时候,利奇敢用强硬的手段对待。这个兵团所做的事危害参加这次行动的每一个兵团,乃至每一个国家的利益。如果他下令对这个兵团发起攻击,各国的部队绝对不会手软。长达一个月的准备工作确实不是白做的,而且透过智脑计算出来的最有效、最科学的抢劫方式,也显露出它的威力。同样是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次运回来的东西不但数量比上次多,而且质量要高出好几倍。其中最让各国眼馋的就是大量的机械设备。当初攻破的那些城市同样也有机械设备,不过这片荒漠没什么工业可言,机械又大多很沉重,搬运起来非常麻烦,所以各个兵团碰到这类东西,要不扔在原来的地方,要不就暴力拆开,运回来之后只能当做废铁处理。事后贾拉德把各个兵团的兵团长骂得狗血淋头。和当初不一样,这次各国的兵团长都已经学聪明,再加上几个月来,利奇在贾拉德和马努埃姆的帮助下建造一大堆工厂,现在人人都知道这些机械设备是好东西,大家都当做宝贝。对于赫达尔的居民来说,他们只能远远站在铁丝网后面看,能够进入里面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对各国的特使来说,这里是他们待得最久的地方。他们可以一遍遍地计算有多少物资,反正这项工作对他们来说充满乐趣。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聚在一起,商量将来怎么分配这些战利品。和往常一样,下午三点钟时,远处传来重型拖车“呜呜”的汽笛声。每天运输车队都是这个时候到达,从三点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汽笛声一响,喧闹的程度达到顶点,无数人从城里跑出来,大家都等着看今天又运来什么战利品。那些特使也是一样,他们的身分有特权,所以每一次总是有最好的位置留给他们。不过这次他们失望了,因为拖车所拖的沙撬上,全都密密麻麻挤满人。在开战之前,为了保证消息不会走漏,所以包括德雷达瓦在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知道西顿公国已经再次投向同盟,更不知道西顿公国和同盟高层有一项秘密协议,打算举国撤离。但是战役一开始,西顿公国突然冒出来一万军队,从背后打了联盟驻军措手不及,再加上两边夹击,将联盟驻扎在走廊地带地的直属部队消灭大半,这项秘密协议就暴露在世人的面前,所以这些特使全都知道,眼前这批满脸疲惫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真是可惜了,如果是运东西的话,这一车可以运多少啊?”“恐怕今后几天,所有的车辆都得用来运送这些西顿人。你们看,这一车大概只有三、四千人,一个车队能运的人数就算三万吧,也就是说需要跑一百趟才能把人运完。”“没有办法,这是同盟高层的意思。”“这么多人要吃饭,不知道德雷达瓦会不会被这些人吃穷了。”“别开玩笑,你又不是不知道米哈伊恩那只老狐狸,那是石头里都能榨出油水的人,他怎么可能吃亏?”“这倒也是,同盟肯定会给他们补偿。”“谁让他们运气好呢?有一个不错的宗主国。”“奥摩尔以前也不怎么在乎德雷达瓦,只不过这次终于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别说得酸溜溜的,这已经够了,国与国之间本来讲的就是利益。你看,有一个宗主国不是挺好吗?用得着的时候,大批的物资就来了,现在又是建工厂,又是造铁路,就算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德雷达瓦又被扔在一边,至少工厂和铁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了这些,德雷达瓦在我们这些国家的面前可以耀武扬威了。”“你说我酸,你的话比我更酸。”“有必要为这种事吵架吗?我担心的不是德雷达瓦会变得张扬。你们想想看,外面那些国家在我们的面前张扬过吗?没有吧!因为他们看都不看我们一眼,将来的德雷达瓦搞不好也会变成这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906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906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738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血珊瑚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