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民谣虽小,但很可以从中窥见世道人心,反映一时的社会风尚和舆论趋向,属于最贴近生活的一个类目。
于是,不走寻常路的杨灏天将《南山南》这首在2014年才面世的民谣歌曲写了出来,他要用这种方式告诉音乐圈子,代表华夏艺术的民谣还在,而且永远不倒。
翌日,清晨的阳光宁静淡雅,没有那种喧闹气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杨灏天早早地起床,穿着一身初中的运动校服从典雅乐器出来,准备去附近的粤省工业大学锻炼身体。
昨晚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健身计划,早晚一次,以保证自己的身体不会像前世一样处在亚健康状态。
2000米的慢跑后,气喘吁吁的杨灏天感觉双脚像是灌了铅一样又重又疼,他心里很清楚,这是运动过量,腿部肌肉开始拉紧了。
休息了一会儿,来到了单杠面前,引体向上50个,非常的困难,在双手承受不住自身重量掉下来近七八次才终于完成了。
锻炼完后稍事休息,看了看时间,8点10分,于是起身往典雅乐器的方向走着,路上买了10个包子和三杯豆浆,来到102室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刘宝,见他手上拎着早餐,便招呼他进来。
刘宝笑脸盈盈地看着杨灏天将早餐放在饭桌上说:“小天,以后早餐不用买,你在店对面的早餐店叫餐,我在那里月结的。小妮每天早上7点出门,她在那里吃了早餐就上班了,我早上习惯喝早茶,所以不用管我,知道吗?”
杨灏天点头说:“知道了。”
几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杨灏天白天跟着刘宝在店里忙碌,闲暇之余便跟刘宝请教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
刘宝见他好学,基本上有问必答。
不得不说,刘宝二十多年沉淀出来的经验不是盖的,很多操作技巧和“音准”在他的指点下,让杨灏天有种大悟的感觉。
刘小妮这几天早出晚归,每天晚上一直到11点多才回来。
刘宝对此现象非常不满意,他担心刘小妮太晚回家,路上不安全,于是交代杨灏天晚上开始,去电台接刘小妮下班。
杨灏天点头答应,心里却觉得奇怪,按说一个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哪里有那么多可以忙的东西,一天8个小时还不够,要这样加班加点。
这天晚上,杨灏天穿着那身锻炼才穿的校服一路小跑来到来到位于环市路的羊城市电台楼下,他觉得这样安排也挺好,就当是晚上锻炼身体了。
此时电台所在的整栋大楼大部分窗户都没有亮光,看上去冷清无比。
杨灏天来到值班室窗前看了看,保安大叔正拿着一台老式的收音机边喝茶边欣赏粤剧《帝女花》,音量不小,他在窗前都可以听的很清楚。
“落花满天蔽月光,
借一杯附荐凤台上,
帝女花带泪上香,
愿丧身回谢爹娘。
.........”
“大叔,请问音乐电台的刘小妮下班没有呀?”
保安大叔关小了音量回道:“还没有,她可能要10点半,每天晚上她都是包尾的,你是她弟弟吧?进来等一等。”
杨灏天道了一声谢后,在值班室里坐了下来。
这时从电台大楼里面出来几个下班的人,其中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进来对保安大叔问道:“是不是有人把给我的东西放这里了?”
保安大叔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看起来鼓鼓囊囊的,递给她问道:“秦主任,刘小妮快下班了吗?她弟弟在这里等着。”
秦主任接过信封后在手里掂量了一下重量,一脸满足的微笑。
接着她又看了眼杨灏天,一脸嫌弃地说:“等着吧,12点她就出来了。”,说完后转身就走,一边走还一边说:“乡巴佬来省城也不怕迷路,大晚上的还敢出来晃悠,有什么好等的,差不多她就不用来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861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861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2章 乡巴佬)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ben教授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