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江南那边已经是万众期待,众多富家小姐、夫人们是翘首以盼,原定一个月的演出时间肯定有点悬。
《梁祝》的话本一个多月之前便已经发到了江南售卖。
江南的文风本来就比京城更加的昌盛,《梁祝》更是以江南地点为描述的千古爱情故事,一经推出,立刻就形成了狂热的风暴。
从《梁祝》第一天在京城开始演出,那边的人就已经在嘟囔着什么时候会来江南了。
而和素老板有关系往来的戏楼,早早的就知道了消息,也早早的宣布了消息,让大家非常欢喜,抢票的热情居然比京城还要高。
这不,听说江南的戏楼老板们联名给素老板写信,强烈要求《梁祝》戏曲一口气表演一百场,结果当然也是被拒绝了。
皇帝也听说了这事儿,心想如果不按照原定演出计划,再耽搁十天半个月的话,就来不及在过年之前赶回来了。
为了自己母亲的爱好,景和帝这才特意叮嘱一番。
显而易见的,柳铭淇和素老板的事情,连皇上大伯都知道了呢!
……
注:《大戴礼记·保傅》曰:“古者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而《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明呆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由此以为,民间一般是七岁左右开始入学。
但是皇家却还要早一些,《啸亭杂录》记载,康熙六岁便开始系统性的学习,从清晨五点到黄昏六点。而他自己当了皇帝后,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
故而本书寿王以六岁开始便有老师教学,也不会太早,望诸兄知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681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681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也愁教育孩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俊秀才谢谢您的支持!!